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今天继续学习了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通过具体分析这五路兵马,了解诸葛亮是如何透过现象抓本质,最后一一退敌的。昨天分析了第一路兵马的情况,那么今天就再来分析第二路兵马的情况。

     2、疑兵。南蛮王孟获兵犯四郡,臣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唯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也。对付蛮王孟获,我们看得出诸葛亮非常清楚的了解蛮王孟获的情况,对于蛮兵的作战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多疑这是蛮兵的主要特征,因为蛮兵打仗靠的就是勇气,但有勇无谋,就很容易被别人算计,诸葛亮看到敌军多疑的弱点,就针对其痛点攻击。诸葛亮采用的就是疑兵之计,派魏延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增加蛮兵的疑惑,扰乱对方的心智,再加上对方将领有勇无谋,不善于专注事物的本质,所以就出现了不敢打的的现象,这一路兵马就利用对方的弱点,把对手给牵制住了。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攻心术高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诸葛亮就非常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切入进去,从而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好的局面,典型的以小博大的策略。

     3、旧交。孟达引兵出汉中,曾与李严结为生死之交,臣已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此一路又不足忧也。从退第二路兵马的过程,我可以感知诸葛亮的市调工作做得非常的充分,而且把竞争对手的情况是摸得一清二楚,竞争对手身边的哪些人是可以利用的?怎么利用?怎样才能劝服他退兵?诸葛亮是摸得一清二楚,市调做到了冠军级,结果才会有战斗力。通过市调的过程,诸葛亮发现孟达与李严曾经是生死之交,对于生死之交的这份情谊,可以看得出孟达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一个人,所以这一层关系才可以为诸葛亮所运用。所以诸葛亮就让李严写了一封信,令人送给孟达,孟达见信如见人,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孟达必然又会推病不出。诸葛亮能顺利让孟达推病不出,显然李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人物,另一方面,孟达是作为降将的身份归附于曹丕的,但是是否真心归降呢?从三国演义后面的结局可以看出,孟达并不是真心归附的,所以只要说明利害关系,孟达很容易就以养病之名进行推脱。诸葛亮这一招确实又是利用了李严与孟达的这层关系,所以说诸葛亮不仅慧眼识英才,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懂得如何用人,知人善用,这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4、坚守。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保守,臣调赵云把守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从这一段话中,我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地理优势都是了如指掌,非常清楚曹军来犯阳平关的地理优势,这是把阳平关的地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正所谓据险而守,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于当时行军打仗,靠的就是人,不像现在有飞机大炮,当时的古人就很容易被地势限制。所以诸葛亮的计策就是派赵云等人把守关隘,并不出战,你曹军哪怕有10万精兵来袭,也是无可奈何,根本就派不上用场,那么久而久之,曹军的久驻军于此,但是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一很耗粮草。二拖延时间,却无可奈何。三出兵却无法战斗,影响士气,最终的结局就是不久就会自己退兵而去。

     5、外交。吴这一路兵,未必变动,如见思路兵胜,川中危急,毕相攻,若思路不济,安肯动乎?现只需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便可令东吴退出。诸葛亮判断军事变化判断的相当精准,这不得不和他出色的军事素养有关,非常的善于谋划全局。吴这一路兵就是一路趁火打劫的兵,看到四路兵马全胜了,才愿意出兵,否则思路兵马都不动,吴国没有这么傻,况且诸葛亮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出兵却不能取得成果,劳民伤财,何苦呢?所以前面思路兵只要安排妥帖,对于东吴这一路兵。诸葛亮采用的就是外交策略,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东吴,说明厉害关系,这个所谓的厉害关系,就是帮助东吴分清楚眼前的局势,用我们的销售语言来说就是“话术,”正着说,反着说,都可以,就看你是怎么运用的。诸葛亮非常善于揣摩竞争对手的心理,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厉害关系说的清清楚楚,对方怎么能不动心呢?

     6、预备队。臣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预备队的准备可以看出诸葛亮做事的细心,这是把一件事情做透的标准,因为打起仗来,难免会有意外,诸葛亮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紧要关隘处多加派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多做准备,才能对自己的军队更有保证,不至于处于被动的局面,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获胜的希望就越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