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七夕

又是七夕节了,小时候对这个日子没什么概念,只是依稀记得听长辈讲过那段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但我并没有对他们的爱情有什么特别的映像,只是觉得王母娘娘怎么那么狠心非要让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次面。

其实国人的文化里喜欢的正是这种残缺的美,因为残缺才能倍感珍惜;因为不圆满,所以可以有期待。希望是人们心底里永恒的基石,有了希望就可以熬过苦难,这希望甚至能穿透苦难本身,将其看作是美好的一部分。

人世的炎凉看多了,原先的悲悯都当作了常情,内心也坚硬起来,凡一丝情绪的流动都仿佛是遥远的天真。今夕七夕,这份美好的夜晚是用一年等来的,而明晨又将今夜的情思化为回忆。天上的人年复一年的见了又分,分了又见;地上的人轮回无尽,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如果生时就能预见灭尽,为何还要吵嚷纷纷?如果恩爱终究要彼此分离,为何还要争执不断?那恐怕还是因为看不穿,或者根本就看不见。

人间的故事里永远都是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数不完的主角与配角交替登场,千百年来都是这个样子。如同人们愿意去更换园中那些盛开与凋零的花,却从来不想要更换无边的草地。那是因为他们的心被花所吸引,看不到脚下那片真实的地。

一年十二个月,七夕的日子正在中间,如同我们正处于的这个年龄段,人生的路也走了一半。都说四十不惑,那应该是看得见才有智慧去看得穿,然而又有多少人具有慧眼,将世界分得清,于心底里安有良知和底线?

元宵的灯,清明的雨,端午的河、七夕的星,中秋的月,重阳的山,正月的腊梅与雪。中国人的节日都是需要应景的,所谓物似人非,睹物生情。中国人也懂得诗情画意,从自然的景到自由的意境,全在物我两忘中挥洒出来,留下来一份看得懂的篇章远胜过权杖下曾经的辉煌。有人问木心:桃园三结义你选择扮演谁?木心说:我演桃园。这真是让人心头一振的回答,然而我不当这是一句幽默的段子,而是大师心中的画面。桃花红似火,英雄相聚首;从此征程起,结伴万里行。有些人低调得让人看不见他的身前,就像那桃园结义里的桃花一样,但他却可以见证一个时代的伟大。

不知道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那些伟大的人,还是这些伟大的人成就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如果我们没有力量去成就什么,最少还可以去成为那个见证的人。而这种见证本身,仿佛就已经超凡脱俗了,若一个人可以去见,可以去证,那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孔子曰:朝闻道,而夕死可矣。窃以为,能见者能闻,能证者自觉,见证之道广矣。

让我们一起见证今夕七夕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14年七夕与妻游洪湖,曾赋诗一首,修改了最后一句,旧诗新题也算应个景:
《今夕七夕》
绿水莲实藕花香,喧市灯红夏晚凉;
矛江遥映银汉远,贤内相随胜牛郎。

今夕七夕_第1张图片
桃园.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夕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