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读书笔记7
《吃》中: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生而为人,不能免俗
《中国吃》中: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所谓天,乃表示其崇高之意,食者民之本也,民者果之基也。
人有贵贱之别,食当然也有精粗之分。
怀想: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扬州夙(怀想注:早)称胜地,富商云集,放烹调之术,独步一时,苏杭川,实皆不出其范畴。黄河河工乃注明之肥缺(怀想注:收入多的官职),饮宴之精自其余事(自然是他无须过多投入的事情),故,汴(怀想注:河南开封),洛,鲁,自成一体。闽粤通商口岸,市面繁华,所制馔食又是一番景象。
2.单将就吃得精不算本事,我们中国人外带度量大。一桌酒席,可以连上一二十道菜,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吃得肚子里,五味调和,饱餐之后,一个个的吃得头部发发沉,步履维艰。不吃到这个程度,便算是没有吃饱。
包子描述: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描述包子状态),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怀想不置)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已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
怀想评:生动形象包子塌在蒸笼布;猛然提起与骤然下坠,二者下坠比作乳房,再加一处窘态。
选取变迁之叹:
@1,以上约略举说, 只就记忆所及,挂漏必多。而且数十年来,北平也正在变动,有些小贩由式微而没落,也有些新的应运而生,比我长一辈的人所见所闻可能比我要丰富些,比我年轻的人(:怀想不置)可能遇到一些较新鲜而失去北平特色的事物。
@2,总而言之,北平是在向新颖而庸俗方面变,在零食小贩上即可窥见一斑。如今呢,胡尘涨宇,面目全非,这些小贩,还能保存一二与否,恐怕在不可知之数了。但愿我的回忆不是永远地成为回忆!
怀想评:(式微对应运而生)
@3,访问之后大失所望,盖已名存实亡,无复当年手艺。菜用大盘,粗劣庸俗。
梁实秋的语言艺术
《鲍鱼》中语言艺术:睹物伤逝,不忍食之,弃置冰箱经年,终于清理旧物,不得已而试烹之。
见其厨师老王伏枕不胜其苦,问其故,知是胃痛,我乃投以随身携带的苏打片。老王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立刻翻身而起,给我煮了一大碗面做早点。、
其文字雅洁生动,令人读之不仅馋涎欲滴,而且逸兴遄飞,饮食一端是生活中重要的项目,未可以小道视之,每着重于情趣,随缘触机,点到为止...对烹饪一道作全盘了解,条分缕析地作理论说明,真所谓庖丁解牛,近于道矣。掩卷之后,联想泉涌,兹略述一二。
谈吃的一篇范文
《栗子》个人认为最好的一篇
栗子以良乡的为最有名。良乡县在河北,北平的西南方,平汉铁路线上。其地盛产栗子。然栗树北方到处皆有,固不必限于良乡。 (地点,地理位置,然:然而,固因此)
我家住在北平大取灯胡同的时候,小园中亦有栗树一株,初仅丈许,不数年高二丈以上,结实累累。果苞若刺猬,若老鸡头,遍体芒刺,内含栗两三颗。熟时不摘取则自行坠落,苞破而栗出。捣碎果苞取栗,有浆液外流,可做染料。后来我在崂山上看见过巨大的栗子树,高三丈以上,果苞落下狼藉满地,无人理会。 (怀想:描摹捞到,将栗子的状态生长,形态,脱落描摹出来。)
在北平,每年秋节过后,大街上几乎每一家干果子铺门外都支起一个大铁锅,翘起短短的一截烟囱,一个小利巴挥动大铁铲,翻炒栗子。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结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做糖炒栗子。烟煤的黑烟扩散,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好热闹的晚秋初冬的景致。孩子们没有不爱吃栗子的,几个铜板买一包,草纸包起,用麻茎儿捆上,热乎乎的,有时简直是烫手热,拿回家去一时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窝垛里保温。
(开始介绍习俗,栗子用砂炒;声音编织成一片)
煮咸水栗子是另一种吃法。在栗子上切十字形裂口,在锅里煮,加盐。栗子是甜滋滋的,加上咸,别有风味。煮时不妨加些八角之类的香料。冷食热食均佳。
(在介绍另外一种吃法,均,都可以)
但是最妙的是以栗子做点心。北平西车站食堂是有名的西餐馆。所制“奶油栗子面儿”或称“奶油栗子粉”实在是一绝。栗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样,干松松的,上面浇大量奶油。所谓奶油就是打搅过的奶油(whipped cream)。用小勺取食,味妙无穷。奶油要新鲜,打搅要适度,打得不够稠固然不好吃,打过了头却又稀释了。东安市场的中兴茶楼和国强西点铺后来也仿制,工料不够水准,稍形逊色。北海仿膳之栗子面小窝头,我吃不出栗子味。
(联想变迁,异国他乡使用方法)
杭州西湖烟霞岭下翁家山的桂花是出名的,尤其是满家弄,不但桂花特别的香,而且桂花盛时栗子正熟,桂花煮栗子成了路边小店的无上佳品。徐志摩告诉我,每值秋后必去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残净尽,他感而写了一首诗“这年头活着不易”。 (回忆)
十几年前在西雅图海滨市场闲逛,出得门来忽闻异香,遥见一意大利人推小车卖炒栗。论个卖——五角钱一个,我们一家六口就买了六颗,坐在车里分而尝之。如今我们这里到冬天也有小贩卖“良乡栗子”了。韩国进口的栗子大而无当,并且糊皮,不足取。(吐槽)
《媛珊食谱》知识点
用词:食谱有两种:一种是文人雅士之闲情偶寄,以冷隽之笔,写饮食之妙,读其文字即有妙趣,不一定操动刀匕,照方调配;另一种是专供家庭参考,不惜详细说明,金针度人(怀想注: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怀想注:解释下面三个地方为什么烹调能达到艺术境界:充裕的经济条件。
1.淮扬的菜能独树一帜,那是因为当年盐商集中在那一带,穷奢极侈,烹饪自然跟着讲究。
2.豫菜也曾盛极一时,那是因为河工人员缺肥,虚糜无已,自然要享受一点口腹之欲。
3.“吃在广州”,早已驰誉全国,那是因为广州自古为市舶之所,海外贸易的中心,所以富庶的人家特多,当然席丰履厚,直到如今广州的菜场特多,鱼肉充斥,可以说甲于全国,据说有些钟鸣鼎食之家(怀想注: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所豢养的婢妾往往在烹饪上都各有擅长,每人贡献一样拿手菜,即可成一盛席。
结论:只有在贫富悬殊而社会安定生活闲适的状态之下,烹饪术才能有特殊发展。
中国的地方大,交通不便,物产种类不同,所以有许多省份各有其独特的烹饪作风。北方的菜有山东河南两派,山东菜又有烟台与济南之别。北平虽是多年的帝王之都,也许正因为是帝王之都,并没有独特的北平菜,而只是集各省之大成。
真正北平地方的菜,恐怕只能以“烧燎白煮”为代表,由于地近满蒙的关系,只能有这种较为原始的烹调,似乎还谈不到烹饪艺术。北平讲究一点的馆子还是以山东菜为正宗,灶上非烟台人即济南人。(怀想注:满蒙祭祀有关)
北方菜,包括鲁豫在内,是自成一个体系的。江浙一带则为另一体系。川黔为又一体系。闽粤为又一体系。有人说北方菜多葱蒜,江浙菜多糖,川黔菜多辣椒,是其不同的所在。
这是一说。有人就烹饪技巧而言,则只承认有三大体系,山东、江苏、广东。不过无论怎样分析,从前各省独特的作风,近三十年来已逐渐泯灭而有趋于混合的趋势。
博采众长,互有联系。
从前在饮食上不但省界分明,而且各地着名的饭馆都各有其少数的拿手菜,一时独步,绝无仿效之说。例如在北平,河南馆决不做“爆肚仁”,山东馆决不做“瓦块鱼”,你要吃“烩乌鱼钱”就要到东兴楼,你要吃“潘鱼”“江豆腐”就要到同和居。在一个馆子里点他所没有的菜,不但无法供应,而且也显示了吃客的外行。
每一家店有独特招牌。
近年来则人民流动频繁,固定的土着渐少,而商业竞争剧烈,烹饪之术也跟着彼此仿效,点菜的人知识不够胡乱点菜,做菜的人也就勉强应付。北平顶道地的山东馆也学着做淮扬菜,淮扬馆也搀杂了广东菜。烹饪上已渐实现全国性的大混合。我们读《媛珊食谱》即可意味到此种混合的趋势。
作者是广东人,精于粤菜,但对于北方菜川扬菜也同样内行。事实上普通中上人家,在吃的艺术上稍微注意一点的,大概无不网罗各地做法改换口味。 各省烹饪术的混合在一方面看是不可避免的进步,在烹饪艺术上可能是一项遗憾。
当厨子从学徒做起,从剥葱剥蒜起以至于掌勺,在厨房里耳濡目染若干年,照理也应该精于此道,然而神而通之蔚为大家者究不可多得。盖饮食虽为小道,也要有赖于才。要手艺的菜,“火候”固然重要,而“使油”尤为一大关键,冷油,温油,热油,其间差不得一点。
名厨难得,犹之乎戏剧的名角,一旦凋谢,其作品便成广陵散矣。 一般人通认中国菜优于外国菜。究竟是怎样的优,则我经验不足,不敢妄论。读《媛珊食谱》毕,略述感想,以当介绍。
怀想:语言特色显露,通过实秋先生的读书笔记,间接了解前人总结。
正阳楼(螃蟹+烤肉)
时间:正阳楼饭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著名"八大楼"之一的老字号。
烤羊肉最有名,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
一过中秋炰烤涮就上市了,不过要等到天真冷下来,吃炰烤涮才够味道。东安市场的东来顺生意鼎盛,比较平民化一些,更好的地方是前门肉市的正阳楼。
那是一个弯弯曲曲的陋巷,正阳楼的雅座在路东,有两个院子,大概有十来个座儿。前院放着四个烤肉支子,围着几条板凳。吃烤肉讲究一条腿踩在凳子上,作金鸡独立状,然后探着腰自烤自吃自酌。
正阳楼出名的是螃蟹,个儿特别大,别处吃不到。螃蟹买进之后要在大缸里养好几天,每天浇以鸡蛋白,所以长得个个顶盖儿肥。客人进门在二道门口儿就可以看见一大缸一大缸的“无肠公子”。平常一个人吃一尖一团就足够了,佐以高粱最为合适。吃螃蟹的家伙也很独到,一个小圆木盘,一只小木槌子,每客一份。如果你觉得这套家伙好,而且你又是常客,临去带走几副也无所谓,小账当然要多给一点。
正阳楼有炰烤涮,烤肉。北方馆子注重调货,调货即选材。柜上收集灶上提供的意见。正阳楼调货派人去火车站拉从天津选购的螃蟹,螃蟹还需要用蛋白浇几天。
厚德福(铁锅蛋,瓦块鱼,炒鳝鱼丝,风干鸡)
厚德福创始人:陈莲堂 1902年
厚德福的创始人是河南杞县人陈莲堂,因一手地道豫菜的手艺,在一位河南籍的官员家里当厨头,以讲究五味调和、鲜香清淡、汤汁考究而小有名气。官员卸任回了原籍,陈莲堂没跟着走,拿着一笔遣散费在北京住下来,进饭庄品滋味,每天做市场调查,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能在京城站住脚。后来认准了大栅栏街的繁华热闹,是能够成就自己理想的地方。而独自单干,还是先找个小地方稳妥。一番缜密思考,从容地盘下这个胡同底的小铺子。
厚德福饭庄原先是个烟馆,附带着卖一些馄饨点心之类供烟客消夜,后来才改为饭馆。厚德福地方太小,在大栅栏一条陋巷的巷底,小小的招牌,看起来不起眼,有人连找都不易找到。楼上楼下只有四个小小的房间,外加几个散座。可是名气不小,吃客没有不知道厚德福的。厚德福的拿手菜,大家都知道,包括瓦块鱼,其所以做得出色主要是因为鱼新鲜肥大,只取其中段,不惜工本,成绩怎能不好?勾汁儿也有研究,要浓稀甜咸合度。吃剩下的汁儿焙面,那是骗人的,根本不是面,是刨番薯丝,要不然炸出来怎能那么酥脆?另一道名菜是铁锅蛋,说穿了也就是南京人所谓涨蛋,不过厚德福的铁锅更能保温,端上桌还久久地滋滋响。炒鱿鱼卷也是他们的拿手,好在发得透,切得细,旺油爆炒。
核桃腰也是异曲同工的菜,与一般炸腰花不同之处是他的刀法好,火候对,吃起来有咬核桃的风味。后有人仿效,真个地把核桃仁加进腰花一起炒,那真是不对意思了。最值一提的是生炒鳝鱼丝。鳝鱼味美,可是山东馆不卖这一道菜,淮扬馆子做的软儿或是炝虎尾也很好吃,但风味不及生炒鳝鱼丝,因为生炒才显得脆嫩。厚德福还有一味风干鸡,到了冬天一进门就可以看见房檐下挂着一排鸡去了脏腑,留着羽毛,填进香料和盐,要挂很久,到了开春即可取食。风鸡下酒最好,异于熏鸡卤鸡烧鸡白切油鸡。
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子。因为不是喂养长大的,是填肥的,所以有填鸭之称。填鸭的把式都是通州人,因为通州是运河北端起点,富有水利,宜于放鸭。这种鸭子羽毛洁白,非常可爱,与野鸭迥异。鸭子到了适龄的时候,便要开始填。把式坐在凳子上,把只鸭子放在大腿中间一夹,一只手掰开鸭子的嘴,一只手拿一根比香肠粗而长的预先搓好的饲料硬往嘴里塞,塞进嘴之后顺着鸭脖子往下捋,然后再一根下去,再一根下去……填得鸭子摇摇晃晃。这时候把鸭子往一间小屋里一丢,小屋里拥挤不堪,绝无周旋余地,想散步是万不可能。这样填个十天半个月,鸭子还不蹲膘?
吊炉烧鸭是由酱肘子铺发卖,以从前的老便宜坊为最出名,之后金鱼胡同西口的宝华春也还不错。饭馆子没有自己烤鸭子的,除了全聚德以专卖鸭全席之外。厚德福不卖烧鸭,只有分号才卖,起因是柜上有一位张诗舫先生,精明能干,好多处分号成立都是他去打头阵,他是通州人,填鸭是内行,所以就试行发卖北平烤鸭了。我在北碚的时候,他去筹设分号,最初试行填鸭,填死了三分之一,因为鸭种不对,禁不住填,后来减轻填量才获相当的成功。吊炉烧鸭不能比叉烧烤鸭,吊炉烧鸭因为是填鸭,油厚,片的时候是连皮带油带肉一起片。
叉烧烤鸭一般不用填鸭,只拣稍微肥大一点就行了,预先挂起晾干,烤起来皮和肉容易分离,中间根本没有黄油,有些饭馆干脆把皮揭下盛满一大盘子上桌,随后再上一盘子瘦肉。那焦脆的皮固然也很好吃,然而不是吊炉烧鸭的本来面目。现在台湾的烤鸭,都不是填鸭,有那份手艺的人不容易找。
至于广式的烧鸭以及电烤鸭,那都是另一个路数了。 在福全馆吃烧鸭最方便,因为有个酱肘子铺就在右手不远,可以喊他送一只过来,鸭架装打卤,斜对面灶温叫几碗一窝丝,实在最为理想,宝华春楼上也可以吃烧鸭,现烧现片,烫手热,附带着供应薄饼葱酱盒子菜,丰富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