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18/90) 一切按规矩行事!

李克富||你连规则都不守,我懒得跟你扯淡!

2018-07-02(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18/90) 一切按规矩行事!_第1张图片
尊守规则,尊重自己

  作业:

(1)思考您是与人为善?还是个性懦弱?(2)掌握“阿伦森效应”并举出您生活中的例证!

        古人云: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校规、班规、家规、国规……群规。

        今天, 最后通牒这一下来,同修们都忙着翻“虱子”呢吧?我也不例外。文章一出,赶紧翻自己的,自己记得应该是每天都有按要求去做的。除了自己理解偏差(原来的公告里说对老师第二篇文章不做硬性要求,就自以为然的对第一篇特上心,第二篇就偶尔会忘了赞、评、赏、转。)进群后每天都是按要求赞,赏,评,转,交作业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还有一天三赏的,我是土豪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究其原因一是自己做事不够认真,二是自己就是二。自己早上脑子还是好使的。老师第二篇一过午,我就忙晕了,忘了。最近变成小程序就更凌乱了,有时是微信头像点赞,有时是,把自己都搞晕了。明明记着点成实心的心赞了,怎么再打开文章看,心又空了。

2018-07-02(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18/90) 一切按规矩行事!_第2张图片
按章程办事  不惹乱子

          话说今天老师一定更深切感受了“阿伦森效应”带给老师的增值感。

    偶尔老师爆粗口,发发牢骚,骂骂奸、懒、馋的学员们倒是觉得这是真性情的师,而不是完美的神。反而更死心塌地的追随着。老师这印象管理套路就是连续剧,太深了。觉得这“阿龙森效应”和“名人出丑效应”一个套路。

      与人为善和性格懦弱不是一块“肉”吗?看电视《俺娘田小草》里那个媳妇田小草,有人会觉得她忍辱负重,太善良了;有人觉得她太懦弱了,任人欺负不还击;有人觉得她很坚强。那不都是一个人吗?应该是看官想看见善良还是懦弱,便能看到想要的答案。

      话说我真心地不善良,有仇顺便就办了。时而懦弱(遇到自己没能耐改变事情状态时候),时而还蹦跶出假大胆的潜力。(冲动的被魔鬼附体时候。)

    N年前刚来到“国际庄”,真不喜欢这里的环境。骑个自行车出门逛逛街,自行车都能丢了,戴着眼镜还能迷了眼睛。这天我正骑着车子走着,前面有三四个男人一起骑车走并排占满非机动车道。我缓慢的在后面跟行。离得有一车轮距离,想找个机会超过去。这时候其中一个男人回头看了看(我确定他是看到后面的我的。),清了清喉咙,接着侧脸就顺嘴吐出来痰……我极速刹车,清理恶心鬼的痰。简直气炸了!这功夫那群人已经离开有段距离了。期间他们还回头边看说边笑着。我火冒三丈,得给他们点颜色。能动手绝不多话。(其实我还是懦弱的,自己不敢与他们理论,就只好采用了简单粗暴快的手段。)跳上自行车使劲撵着车轮。追上去,超过,突然刹车。接着,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了。我头也不回,用劲全力逃回家,腿肚子都哆嗦了。解气!想起来就忍不住笑。都说“小偷三年不打自招!”自己这也算招供了,就为了证明自己有暴力倾向,一点都不善良。

        早上就好奇这“阿龙森”和“阿伦森”是个什么“鬼”?为了证明自己假装努力了,以下是网上搜的资料:

      阿龙森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演讲过程中,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如果是你,你会觉得对四个人中的哪个更有好感呢?

        实验结果表明:四人中,才能出众但犯一点点小差错的人最受欢迎;而才能平庸又犯小错误的人,最无法让人忍受。为什么实验中那位既才能出众又没有出错的演讲选手,没有得到最高评价呢?因为大家会觉得太过完美的人,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而有才能的人的小小错误,不但不会使魅力降低,反而更增加他的一分亲和感。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也叫“阿龙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社会心理学家分析,之所以产生“阿伦森效应”,首先在与人际交往遵循“递加增值”原则。如果一直否定,人际交往值为递减,为负值;一直肯定,人际交往值为平值,没有增加;唯有先否定再肯定,人际交往值才向上递增。其次,先前的否定态度、意见会给人增加压力,令人不安,而这种压力的释放和不安的解除会使人感到轻松和满足,像无形中获得了某种东西一样。另外,是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即后出现的信息对人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印象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性质和基础,如果是积极的,就会产生好的影响。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成功地运用“阿伦森效应”,可归纳为三点:

一  是对于那些不良行为用奖励递减消除它;

二  是对于那些需要巩固和增强的行为用奖励递增强化;

三  是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要注意“阿伦森效应”的存在。

应用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奖惩制度问题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激励机制问题 

        一个私企的董事长,把胡萝卜和大棒的政策运用得得心应手。他的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每年年终的时候都多发6个月的工资作为员工的年终奖金,前年整个市场都比较萧条时,他的公司也受到了波及,公司只勉强能多发给员工1个月的工资。他深谙员工心理,知道如果只发1个月的工资员工势必有怨言。随后,他充分运用了“胡萝卜+大棒”,他派人放出风声说,目前市场形式不好,公司受到波及,可能会考虑裁员。那几天,公司里充满了低气压。不久,他就召开了部门经理会议,员工都以为是公布裁员的消息,每个人都非常担心自己被裁掉。谁知,各部门经理回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董事长决定有难大家一起担,公司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勤奋的员工,这时每人都松了一口气。部门经理又告诉大家,而且董事长决定年终给大家多发1个月工资。随后,整个公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可想而知,他公司员工的忠诚度倍增。

3、批评问题

      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因此,在教育中,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对他的鼓励更应多于批评,孩子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也会把家长当作自己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如果为人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责备,甚至恶狠狠地训斥,那么必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在你的训斥声中渐渐丧失殆尽,同时毁掉的还有你与孩子的关系。

        在教育中有些人不甚明了“阿伦森效应”,更不能做到自觉运用。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学生慕名而来希望音乐老师能教他二胡。第一次见面,老师要求学生拉一首曲子听听,学生便拉了一首曲子,老师听完后说:“拉得好极了,你再拉一遍吧!”于是学生把刚才的曲子又拉了一遍,老师听完后指出有几处没拉好,并要求学生再拉一遍。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拉了第三遍,老师听完后眉头紧锁,说:“怎么回事?一遍不如一遍!”学生听完老师的评价心情很沮丧,他再也不想跟这位老师学拉二胡了。我想这位老师说的是实话,但却没能体会到学生的心理,采用了评价递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若采用评价递增,必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8-07-02(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18/90) 一切按规矩行事!_第3张图片

4、恭维问题―――别被别人的好话套住

其实,不仅是孩子喜欢听好话,大人又何尝不愿意听恭维话?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提防别人给自己大灌米汤。你是否还记得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羊皮手套》:

直布罗陀买手套那件事一直让我无法忘怀。当时,谭、船上的外科大夫和我,三个人在船靠岸后来到了大广场。在那里,我们一边听优美的军乐队演奏,一边欣赏英国妇女和西班牙妇女的美貌和漂亮的时装。9点钟,我们要去剧院,但是在途中却碰到将军、法官、提督、上校和“美利坚合众国驻欧亚非三洲特派专员”。这几个人可是船上的“权贵”,他们说刚从剧院回来,在那里他们登记了各自的官衔,还尝遍了菜单上所有的菜。他们说要去法院附近的小百货店去买羊皮手套。据说,那种手套式样精美,价钱公道。所以,我们三个也跟着一同去了小百货商店。

店里有位非常漂亮的小姐,给我拿了一副蓝手套。我说不喜欢蓝色的,可她却说,像我这样的手戴蓝手套更好看。她的话让我动心了。我偷看了一下自己的手,不知怎么竟然也认为蓝色更适合自己。我用左手试戴手套,可是,我感到很窘迫,因为尺寸太小了,我的手太大了,戴不上。

“啊,正好!她说道。

我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其实我心里明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我使劲一拉,真扫兴,竟没戴上。

“哟!我看您是戴惯了羊皮手套!”她微笑着说:“不像有些人戴这手套总是笨手笨脚的。”

我万万没有想她竟说出了这么一句恭维话。我只知道应该把羊皮手套戴上。我又一使劲,手套竟从拇指根部一直裂到掌心去了――我拼命地遮掩着裂缝。她还在一味地大灌迷汤,我也索性坚持到底)――不能不识抬举。

“哟,您真有经验!”她说。这时,手背又开了个口。

“这双手套就像为您量身定做的一样――您的手真细巧――万一绷坏,您不必付钱。”当中横里也绽开了。

“我一向看得出什么样的先生最适合戴羊皮手套。像您这样戴才显得大方,只有老资格才会这样。”

这时,手套指节那儿的羊皮也裂开了。一双手套眼看着就变成了叫人看着伤心的一堆破烂。

因为我头上已经给戴上了十七八顶高帽子,所以,我也没脸声张,不敢把手套扔回到这天仙的手里。

我浑身燥热难当,又好气,又狼狈,可心里还是挺高兴。可让我不开心的是,那两位仁兄居然兴致勃勃地眼看我出洋相。我巴不得他们赶快消失掉。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很害臊,可面子上却开开心心地说:“这双手套正合适,恰巧合手。我喜欢合手的手套。不,不要紧,夫人,不要紧;还有一只手套,我到街上去戴。店里头真热。

店里是热。我从没在这么热的地方呆过。我付了帐,还潇洒地鞠了一躬,离开了小百货商店。可就在出门的那一瞬间,我感觉那个女人眼里好像带了几分讥诮。但我一直没回头,直到到了街上,才敢回头向小店望去,她正呵呵大笑。

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走过这条街,然后,将那堆破烂扔进了垃圾堆。

惟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那两位仁兄对我还算客气,没在船上把我的事张扬出去。

我们总会这样彼此放过一马,因为,看别人的笑话不但会落个没趣,还会有伤感情。

《羊皮手套》的故事也是阿伦森效应想告诉我们的:保持清醒和理智,别被别人的好话套牢,以至让自己陷入窘境。

5.职场中的应用

阿伦森效应也提醒职场中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判断过程中,也要避免受阿伦森效应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小明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行政单位,刚来时他决定积极表现自己,给领导和同事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工作即使明明由他来完成有很大的困难,他也硬着头皮承揽下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积极表现自我无可厚议。但小明的表现与他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相差甚远,有着强烈的掩饰成分,因而也就不可能长久坚持。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小明水也不打,地也不拖,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工作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的印象还差。因为刚一开始,大家对他已经有了一个很高的期待,就用高标准在要求他,而他后来的表现,很轻易地被认为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假装出来的,而诚实是社会评定个人所需拥有的主要品质。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演讲过程中,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如果是你,你会觉得对四个人中的哪个更有好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02(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18/90) 一切按规矩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