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人的本性是什么?是假恶丑,是贪嗔痴,而不是什么真善美。鲁迅先生说中国人有劣根性,我觉得是人都有劣根性,只是可能在鲁迅先生那个时代,中国人更甚一些罢了。——题记

角色化又是什么呢?是一套行为规范,是一份社会契约,是为了制约我们上面提到的人性之恶而发明的东西。如果丈夫不出轨,愿意耐心抚养后代,那人类就没必要存在婚姻,婚姻只不过是使男女双方进入角色的签字盖章而已。

婚姻是进构建集体的第一步,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角色规定,是在为后世的中国人写好了角色说明书。

而美国的角色说明书,更多的散布在《圣经》、《独立宣言》里面。

当我们去看英美人时,无论是他们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因为这个角色说明书的不同,我们都很难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专业点来说,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他们的集体人格不一样。

什么是集体人格?梁宁是这样解释的: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其实就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让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是这个社会的主旨,这样的社会大家才能力往一处使,才能发展进步。

就像巴普洛夫训练狗的过程一样,被教育有这样五个过程: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的边界
3、放入清晰的标的
4、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5、不断重复

梁宁说:

教育是反人性的: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

联想我们从小到大的人生,确实如此。人要生存,有欲望要满足。这些欲望可以是改变世界的动力也可以是罪恶的源泉,但显然后者更符合人性。

为什么要用前面那么多篇幅来讲解角色化和集体人格呢?梁宁给出了这个解释: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看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最后,梁宁老师给出了一个行动性的建议指南:

但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总结来说,就是: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最后以一句金句结尾,联系文章,你思考思考为什么这样说?

书读得越多的人越容易理想化(不接地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06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