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iew秒开框架VasSonic源码分析(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

Webview秒开框架VasSonic源码分析(一)

Webview秒开框架VasSonic源码分析(二)

地址:http://www.jianshu.com/p/7a231aee6d6a

目录

Webview秒开框架VasSonic源码分析(二)_第1张图片
image

今天VasSonic 2.0发版了,主要提供了模拟后台的功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吧~

1 sonicServer对SonicSessionConnection进行代理,模拟后台

sonicServer是对SonicSessionConnection的代理。SonicSessionConnection就是常见的网络请求connection(1.0版本就有了)。能够获取responseData,responseCode。不过注意一下,在创建请求的connection时,添加了本地缓存对应的etag和templateTag的header值(不管需不需要后台参与,都需要这么做)。

1.1 SonicServer怎么模拟的后台?

sonicServer中在代理SonicSessionConnection时,做了一些模拟后台的事情:

  • 调用sonicServer#connect时,先检查request中有没有etag和templateTag的header值。如果有一个没有,那么就说明是第一次加载,直接返回。** 所以说如果本地有缓存,那么不管有没有后台参与,都要在请求connection中添加etag和templateTag的header值,不然会被认为是第一次加载。检查后台返回的header中有没有返回etag。如果没有,那么阻塞加载服务端的html,一直等到加载完成,把拉下来的html放到sonicServer 成员变量serverRsp(String类型)。然后获取到html的etag值(sha1),把这个新的etag值放到response headers中,并且与request/缓存中的etag对比( 说明即使不需要后台参与,request中也需要添加缓存对应的etag和templateTag header**),如果发现两者相等,那么说明什么都没变,直接返回。

  • 然后再检查后台是不是返回了templateTag。如果没有返回,那么和上面一样,获取服务端的html(也可能上面已经获取好了),把html进行分割。分割后把新的templateTag值放到response headers中,并且与request中的templateTag对比,如果两者相同,说明服务端的html模板与缓存中的html模板相同,那么把template-change这个header值设为false,放到response headers中。如果两者不相同,说明服务端的html模板与缓存中的html模板不相同,那么把template-change这个header值设为true,放到response headers中。

这样以来,当我们调用sonicServer#getResponseHeaders时,是有etag,templateTag,template-change这些header值的。就好像是后台返回的一样。这就是2.0版本模拟后台的过程。

优势: 不需要后台的参与。

缺点: 如果本地有缓存,会进行模拟后台。需要一直加载到完全获取到服务端的html数据,才能知道response header中的etag,templateTag,template-change值是多少。效率上有些问题。当然,如果是第一次加载(request中没有etag和templateTag),有可能不会一直加载直到完全获取服务端html。这时候允许外界中断让webview“边加载边渲染”。

2 其他方法的逻辑异同

假定我们采用的就是无后台参与的方案,其实很多逻辑变得比以前简单了。因为很多时候服务端html数据已经加载完成。那么我们看一下handleFlow-DataUpdate()和handleFlow-TemplateChange()和handleFlow-FirstLoad()。SonicSession加载数据大部分通过三个方法。

2.1 捋一下handleFlow-DataUpdate()和handleFlow-TemplateChange()

分析SonicSession时,注意handleFlow-DataUpdate 和 handleFlow-TemplateChange方法执行时,服务端的整个html已经加载完了。handleFlow-FirstLoad执行时,服务端的html还没下载。

如果我们假定我们采用的就是无后台参与的方案,即handleFlow-DataUpdate()和handleFlow-TemplateChange()执行时,服务端html数据已经加载完成。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方法:

首先sonicSession先加载缓存,通知webview加载缓存。之后如果不是第一次加载,那么会执行handleFlow-DataUpdate()或handleFlow-TemplateChange()。

执行handleFlow-DataUpdate()会将缓存的html数据和网络拉取到的html数据对比得到diff,然后通过handler通知SonicDiffDataCallback进行更新。当然还得判断,如果这时候webview已经加载/正在加载缓存(wasLoadDataInvoked

为true),那么会才会通知SonicDiffDataCallback进行更新(不用等待缓存的html加载展示之后再刷新,update代码中没看到等待这个事件的逻辑)。如果这时候webview还没来得及加载缓存(wasLoadDataInvoked为false),那么就加载整个新的html。

因为handleFlow-DataUpdate()和handleFlow-TemplateChange()执行时,服务端html数据已经加载完成 ,所以这两部分执行方式类似。不过稍微不同的是,这里不管webview是否加载/正在加载缓存(wasLoadDataInvoked为true),都会调用webview#loadDataWithBaseUrlAndHeader来加载新的html。(这里也不用等待缓存的html加载展示之后再加载新的html,这里的代码中虽然有等待这个事件的逻辑,但是在这种场景下并没有用到)

2.2 首次加载handleFlow-FirstLoad()

1.0版本connection#getResponse时,会传入一个breakCondition。如果外界有打断,会把已经加载到内存的outputSream流和节点流包成自定义的一个sonicInputstream流返回。sonicInputstream#read时先读取内存中的流,再读取节点流中的数据。

2.0版本中把这块逻辑放在sonicServer#getResponseStream中了。也会传入beakCondition等待外界打断。中断时,会把已经加载的数据放到内存的outputSream流和serverRsp 字符串中,然后把内存outputSream流和未加载的节点流包成SonicSessionStream返回:

public synchronized InputStream getResponseStream(AtomicBoolean breakConditions) {

        if (readServerResponse(breakConditions)) {

            BufferedInputStream netStream = !TextUtils.isEmpty(serverRsp) ? null : connectionImpl.getResponseStream();

            return new SonicSessionStream(this, outputStream, netStream);

        } else {

            return null;

        }

    }

一开始理解不到位,以为serverRsp不为null,导致最终的SonicSessionStream不包含节点流。前面讲了,首次加载时,sonicServer#connect不会从服务端加载html。这时候serverRsp为null,所以SonicSessionStream包含节点流。和1.0版本一样,等有资源拦截时,把SonicSessionStream给webview进行“边加载边渲染”。

3 总结

大部分逻辑分析完了,其实改动主要是进行了模拟后台逻辑。这样就不需要后台的参与了。模拟后台后,因为可变因素少了,源代码的逻辑其实更清晰了。代价就是效率上可能有点代价。毕竟 需要一直加载到完全获取到服务端的html数据,才能知道response header中的etag,templateTag,template-change值是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view秒开框架VasSonic源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