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病,得治

    有时候看到一本书,一段文字或一句话有了感触的时候,脑中就会立刻形成一个“伟大理想”,同时迸发出一股子的干劲和热情。行动拖得越久,热情蒸发地越快,直至消耗殆尽。仔细想来,能够激发这种共鸣的也只有人文社科类的内容。如偶有例外被经济金融政治等内容激发,多数也是发自于自己对“成功人士”、“精英阶层”的美好幻想。

    感觉上经济金融是客观冷血的,政治多半是勾心斗角的阴谋论,而人文总是和关怀这样的词搭配在一起,是温和柔软的。所以便从此戴上了“文艺女青年”的帽子。但由于近阶段“文艺”被大家广泛批评,励志也与“心灵鸡汤”画上了等号,再者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疯狂追捧小众乐队听livehouse的文艺青年们比,我简直连个入门级都算不上,于是决定走出“明媚的忧伤”,“四十五度角仰望”寻找另一片天空。有时候也一冲动就想去干新闻,觉得那种一头栽进事件,泡个几天几夜做多方调查,最终还原事实真相的快感,光是想起来就跃跃欲试。但热情总是会被理性无情浇灭。反观自己文笔堪忧,读过的书屈指可数,要等到有机会独当一面做个采访记者或者访谈节目主持人来引发社会反思或启迪他人人生,恐怕是熬白了头也等不到。

    现实的无情给我指了另一条明路,既然无法从事理想中的事业,也不妨碍我把它当作生活中的爱好,继续做梦。工作的主要目的毕竟还是要先养活自己。况且生活和工作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工作过于丰富、戏剧化容易使自己丧失对生活的热爱。以此看来,按部就班、冷酷无情的工作内容似乎是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只希望多年后,自己并不因此而感到遗憾,有空还能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