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文案写成文案

“一则信息成功传播的因素在于其‘附着力’。”信息的附着力,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好比你听到一句话,他不会左耳进右耳出,而是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来,粘在那里。

人脑天生就习惯忽视常规的、规律性的事物,而对变化十分敏感。所以文案要时刻保持“突破常规”的欲望。

你可以:

想象一下你的典型目标用户的一天:

想象他们的购买过程,你也可以找到“不按常理出牌的”绝妙创意。

比如你的用户一天大多数都在高层写字楼上班,那么你也许可以将自己的文案写在卡车的车顶,向高层用户问好,再开始创作。

尝试一些恶作剧的想法:

不是写文案,尝试直接“改变”产品。比如某啤酒文案,在瓶身写了多达200种以上的“搭讪技巧”。再比如Google,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早已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何不直接让文案“无处不在”?

于是纽约的人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看到了Google的文案,比如在保龄球上的:“OK Google,保龄球上有几个洞?”,还有餐厅门外:“OK Google,Katz’s Deli熟食餐厅的广告语是什么?”,游戏包装上:“OK Google,8像素游戏有几种颜色?”,咖啡厅的杯子上:“OK Google,第一支棒棒糖诞生在什么时候?”...

每一个问题,都巧妙呼应着周围的环境,“无处不在”地提醒人们:遇到任何疑惑,都可以问Google。

有时候,文案就是要跳出对于文案的固有框架,让文案以新奇的方式出现在用户眼前,从而打开用户的“好奇心”缺口。

想要成为一个月薪30000而不是月薪3000的文案,除了要让文案不像文案,还要让文案有画面感。

那么,文案怎么才能有画面感呢?

首先在我们脑海中要有一幅画面的存在,这幅画面越清晰越具体,我们的文案才有可能越有画面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脑中如何才能有画面呢?如何才能将脑海中的画面形象的表达出来呢?

多看视觉类作品

俗话说的好:不想当设计的文案不是一个好创意人!

一个好的文案绝不应该仅仅只是文案,简单的做法,看图说话!根据画面写出当下感受,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快速调动画面。

多观看摄影展等一系列跟视觉艺术相关的活动来增加视觉感受。

多看电影电视剧,写写影评,深化故事情节与视觉感受。

多用名词、动词代替形容词

最典型的例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6个名词就将一幅深秋寂寥的画面勾勒出来,每出来一个名词我们就自动在脑海里脑补了画面。

关键词的代入感

“屌丝”、“高富帅”等让人产生代入感关键词可以多用,让人产生身份认同和联想。

当我们能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在受众中描绘出一张清晰的图片,要比一千张实物照片来的更有效果,因为人们的想象力会自动创造出不一样的色彩,当我们的文案让受众产生了这种想象力,那就是一种成功!


备注:读《尖叫感》后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文案写成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