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话·第二辑(809)弭兵会盟

晋平公十二年(546BC),中原各国在宋国西门外举行了盛大的会盟。左传用很大的篇幅来记述整个事情的经过。

五月二十七日,晋国代表团在赵武的带领下率先抵达宋国。

二十九日,郑国代表良宵抵达。

六月初一,东道主宋国设享礼热情地款待了来自晋国的代表团。

六月初二,鲁国代表叔孙豹,齐国代表庆封、陈须无,卫国代表石恶与会。

初八日,晋国的后续代表荀盈到达。

初十日,邾悼公亲率邾国代表团参会。

十六日,楚国代表公子黑肱先行到达,与晋国代表就合约的部分细节进行磋商。

二十一日,宋国左师向戌代表晋国抵达陈国,向子木询问了楚国方面的一些条件,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子木提出,要求晋楚两国的盟友先行举行会面。

二十二日,滕成公亲率滕国代表团与会。

二十四日,向戌从陈国返回,转述了子木的相关要求。赵武以晋楚齐秦地位相当,晋国不能随意驱使齐国为由,要求楚国先说服秦国与诸侯结盟。

二十六日,向戌再赴陈国,转告赵武的相关意见。子木派传车向楚康王请示,楚康王提议暂且不论齐秦,双方搁置争议,先让其他国家互相会面。

七月初二日,在等到楚王答复后,向戌返回宋国。当天夜里,赵武与楚国代表公子黑肱就盟书的措辞进行了最后的协商。

初四日,子木抵达宋国,楚国的盟国陈、蔡、许,以及曹国代表同期抵达会场。

至此,楚国及其盟国陈、蔡、许,晋国及其盟国郑、宋、鲁、齐、卫、邾、滕、曹都已经抵达参会地点。晋楚两国就相关议题进行了多次的磋商,议和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在七月初五日,各方代表在宋西门外举行正式的结盟。

在会盟当天,前来参会的各国都用临时筑起的篱笆作为分界,晋楚两军各自驻扎在队伍的两头,整个局面团结而紧张,严肃而活泼。楚国对于晋国还是有很深的防范心理的,要知道中原的大部分国家包括宋、鲁、卫、曹都是晋国的盟友,郑国这个两边倒的国家最近与晋国关系密切的不得了,晋国又新与齐、秦结盟,可以说是局面一片大好。而楚国的盟友只有陈、蔡、许三国,国内经济不振、内部斗争严重,外部还有吴国的威胁,可以说日子很不好过。

晋国在这样良好的局面下竟然要跟楚国谈和平,子木从内心里是不太敢相信的,因此就对晋国有着很强的防范心理。因此在双方会盟的时候,楚国人却在外衣里都穿着皮夹,大热天的虽然不太好受,但总比让晋国人下了饺子要好些。

伯州犁曾劝谏子木,希望能够脱掉皮甲,他说:“诸侯之所以要与我们结盟,是因为怀着对我们的信任,你如此行事恐怕不妥吧?如果不信任别人,让诸侯都产生畏惧,就很难让诸侯顺服了。”

子木故作镇静地说道:“晋楚之间向来缺乏信用,只要对我们有利的事情,尽管去做,信用这东西是最不可靠的。”

晋国人早已察觉到了这一点,荀盈曾很是忧虑地对赵武说:“楚国方面的气氛很是不妙,我担心他们会发难。”赵武轻描淡写地说道:“怕什么,如果他们有异动,我们直接向左进入宋都,他们也拿我们没办法。”

但是当他知道楚国人带甲而来的时候,还是有些忧虑,就向叔向询问。叔向说道:“不用怕,要担心也应该是他子木去担心。就算是普通人作出了不守信的事情,都不得好死,何况是一国的执政。如果在与诸侯会盟的时候作出不守信用的事情,恐怕他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即便他真的敢在宋国制造麻烦,诸侯人心所向,我们依靠宋国抵御他们,也根本不是事,反而更加有利于诸侯的团结。”

初五日,诸侯会盟正式开始。但刚刚开始,晋楚双方就开始为谁当国际会议开幕式的主嘉宾而争执起来。晋国认为自己素来都是诸侯盟主,从来都没有哪个国家在晋国之前歃血的,要求主盟。但楚国人却很不服气,说你也曾说过晋楚是地位对等的国家,如果你们总是主盟,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出国不如你晋国吗?更何况,一直以来都是晋楚交替主持诸侯会盟,你晋国已经主持多年了,也该轮到我们楚国了吧?

双方争来争去闹不出个结果,眼看着时间刷刷地就过去了,光谁来主盟这件事情都闹不明白,这次的会盟怕事要黄了。这个时候叔向站出来对赵武说道:诸侯归附晋国,不是因为我们是主盟者,而是因为我们有德。只要我们务德务实,诸侯自然欣然前来,何必争这么一个主盟的虚名呢?何况诸侯会盟,小国主持结盟也未尝不可,就让楚国做一个小国盟主算了。

赵武听了这番话觉得也罢,诸侯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跟楚国争执,恐怕心里都很着急。如果晋国退让一步,尽早达成弭兵会盟,诸侯还不都得千恩万谢嘛!这么一想,心里也就豁然了,于是赵武就同意让楚国先歃血。

赵武的谦让,让诸侯看在眼里都心服口服,想来以晋国一直以来的霸主姿态,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下自甘居于楚国之下,必然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容人的气度。因此在各国记叙此事的时候,都依旧把晋国放在楚国的前面,将晋国奉为实际上的盟主。宋国在初六日延请晋楚两国大夫的时候,也是让赵武做了主宾,子木排在赵武之后。

在会盟期间,双方第一次面对面坐在一起,总想把对方压下去,可以说是唇枪舌剑斗智斗勇。在初六日的宴会上,子木故意刁难赵武,赵武不能应对。幸好赵武的随从叔向学识渊博,在一旁代为应答,并借机刁难子木,使得子木也无言以对。子木因此对叔向很是折服,在回国的时候,跟楚康王说起会盟时的见闻,他称赞说:晋国又叔向这样的人来辅佐他的卿,难怪晋国能够称霸诸侯,我们楚国终究不能和他们相争啊!

会议主要议程和具体细节在作传上没有具体的体现,唯一的细节是宋国和齐国要求将滕国和邾国列为各自的附庸,因此滕邾两国作为宋、齐之臣没有资格参与会盟,其他的事项在史料中没有说明。到初九日,各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在记者会上就会议取得的成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又与参与的诸侯一起发布了联合公报,标志着这次晋楚弭兵协议的正式生效。

自晋文公五年(632BC)城濮之战始,晋楚围绕中原霸权展开了长达87年的争斗,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围绕郑国的争夺有上百次,而这一切终于在晋平公十二年(546BC)的弭兵会盟时落下了帷幕。从此晋国一家独霸的局面结束,开始了晋楚共霸的和平时期。

这场晋楚会盟,晋国可以说是吃了大亏的。一方面是在晋楚争霸中,晋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占据了优势,中原诸侯郑、宋、鲁、卫、曹、莒、邾、滕等国都是晋国的盟友,东方的强齐,西方的秦国,在晋国的压制下也始终不能有所作为,甚至楚国的东临吴国也都是晋国的盟友。与楚国为友的只有秦国一家,他所能控制的只有区区陈、蔡、许三国而已,在这种大好的局面之下,晋国却甘愿将自己的盟友拱手送到楚王面前,且宁愿失去主盟的位置也在所不辞。在人们的直觉中,违背常理必有阴谋,这也难怪子木会因此迷惑,从而全副武装地参加会盟。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国史话·第二辑(809)弭兵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