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的“黑话”

来源:律事通

丨电影《智取威虎山》里面杨子荣深入虎穴,跟土匪有段对话十分有名:什么“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什么“脸怎么红了”“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之类的黑话,虽听不懂,也觉得挺精彩。土匪一直处在社会生活的边缘,土匪间形成的这套黑话,除了在沟通时能够稍稍起到一点保密作用之外,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类似于。

会说黑话的不一定是土匪,但是土匪一定得会说黑话。这黑话,在土匪们的日常生活里,他们不会用其作为日常语言进行交流。这是土匪的黑话。

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经济,啸聚山林的土匪早已绝迹。“黑话”的传统在金融领域得到了传承。随处可见的基金经理人之类的角色,在公共场合滔滔不绝,信手拈来就是一大堆在外行听来毫无头绪的术语,全然看不出其标举的“简明性”。认识几个金融行业的,在同行私下聊天时,并不会术语一堆,日常语言完全能够胜任这样的交流,并不是如其所言的“便捷性”云云。

这时候“黑话”的作用就不再是身份识别机制了,而成为一种身份宣示机制,会说术语的显得更专业,你作为一个外行,想要在这个行业里面攫取利益,那么就必须有这样一些“业内人士”替你应对掉浩如烟海不知所云的术语。它不仅是身份宣示机制,也是一种行业壁垒,一种职业保护。这是市场中的“黑话”。

咱们法学界也有自己的“黑话”。犹记得当年读书,老师说这些术语的时候是为了能够更便利的交流和讨论。这一点在金融市场领域的分析中已经很难站得住脚了。毕竟,如果是为了交流和讨论的方便,那么为什么你很难看到两个自己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什么“刑法的谦抑性”之类的诡异术语呢?它同样保有着当年土匪黑话的那种只在有他者在场时才常用,而基本不介入行业内部日常交流的特点。

丨那么,它是为了能够实现如金融市场领域内出现的那种“黑话”的效果,形成一种职业保护和行业壁垒吗?社会的复杂多样注定了法律的繁多和冗杂,交给一批人来专门处理,这个在分工以提高效率的角度上是能够说得通的。毕竟,法律深度嵌入社会关系的程度,及其与每个人的关系之密切程度足够它形成其高度职业化的职业群体。

丨如此看来,可能“黑话”的作用在群体心理意义上更多些,更多在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上:现代化,让这个世界高度多元。可是,人的精神需求依然在,我们不但要活着,还总是要有一个“为什么活着”的意义需求。可是意义多元了,哪个都有道理,哪个都对,也就都没有确定的道理,都有不对了。但是人们还需要那个绝对的对来撑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丨这一点在现代的西方学界已经开始被重视,比如齐泽克提到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就是在思考人对于这个“绝对的对”的执着的寻找。也就是说,由于职业占据着一个人的大部分生存时间和生存空间,职业或许并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一个人活着,职业被赋予了更多精神意义。

本行业独特的“黑话”,能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产生更多的尊荣感,进而意义感。它让其所属领域成为一种不同于其他领域,且拥有独特价值的职业。进而,我身在其中的行为也就有了独特性,也就有了从独特性中发生出的精神价值和自我认同。

丨从这个层面看,“黑话”,不会消失,或许,还可能会越来越多。也因此,我们没必要过分苛责需要所有的“黑话”都具有眼前就能看到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湖上的“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