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水调歌头·中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苏轼,“三苏”世家中最年轻有为的大家。青年时期的他赴京赶考,就以清新脱俗的文风独得欧阳修赞赏。与李白一样,仅仅在20岁时就将独具一格的笔墨洒在了京都的每个角落,成为“头等一号词人”;又与李白不同,一步步功成名就的他因为一次变法,而改变了他对“平和世界”的看法,他的仕途也因此而改变。

      不知是不是苍天预谋已久,在他入朝为官之时,也正是北宋开始出现经济危机之时。王安石发动变法,试图挽救宋朝,苏轼却极力反对,遭到谏官弹劾,于是苏轼被捕入狱,经历了残酷的折磨。

      政治上的失意,并不能断定他的人生是坎坷的。

      身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他在诗、词、书、画方面有颇高成就。 他的文章纵横恣肆,书法豪迈奔放,画作圆劲而又沉着。 由于欧阳修的一再称赞,苏轼每有新作,便会传遍京师。

《水调歌头·中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他离开朝廷,在边地做官时,写下了《水调歌头·中秋》。

      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这样的遭遇偏偏落在了中秋节这天。他在月下独饮,四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把酒杯高举,对着圆月倾诉不幸,却无怪罪他人,而是将内心悲愤化作对广寒宫的向往,他起初想超脱尘世,化作飞仙,但又不能至国家于不顾,或许他不喜欢生活的平铺直叙,而是直面命运的大起大落。

      他的醉意开始生华,伴随着此时的凄寒和身世的坎坷,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安抚自己悲伤的心情。他还在做选择,心想:个人的儿女长情比起国家的生死存亡,又算得了什么呢?

      皎洁的月光透过楼阁,洒在了门窗内,像是在帮助把苏轼的冤苦照得一清二白,难以入眠的他反而是问月亮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显得格外圆,却转念一想:人生的低谷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自己如何面对;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希望天下所有的人能够共瞻明月,心心相连。

      身世的坎坷和政治的失落,化作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天下人的祝福。或许想到这里,他的心情能够就此平复。

      再大的失败,也难苏轼的豪迈之气。如果说李白是“诗仙”,那么我称苏轼为“苏仙”。

                                向苏仙

                                          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调歌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