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史趣闻

制作者简介

孙建克,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中学一线数学教师,洋葱数学全国能力排行榜冠军教师,2017年9月参加了在广东东莞举行的首届HOPE卓越教师大会并被授予"HOPE卓越教师"称号。目前已在"洋葱圈"相继分享了其所整理的十大"HOPE分享材料"及五篇被《》收录的原创文章。平时喜欢收集与数学特别是趣味数学有关的书籍及资料,并活用于数学课堂及课外活动课,深受学生的喜欢。《数学与文史趣闻》(PPT版)是系统化整合此类素材的初步尝试,本文为该PPT版的脚本文章。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张图片
PPT标题及制作者

前言

阿尔非诺·劳达尔,挪威奥斯陆大学(Oslo University)数学教授,阿贝尔(ABEL)数学奖发起人之一。他是公认的博学多识者,不仅在数学上成就突出,对音乐、美术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的,而是直觉与美。"

谈祥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半个世纪。他与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被人称为"中国数学科普的三架马车"。谈教授说:"文学思维与数学思维一般认为两者天差地别,其实从美学观点看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将从数学与格言、数学与诗歌、数学与对联、数学与成语四个方面撷取其中的一些精品来欣赏,以佐证中外两位教授所论非虚!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张图片
前言

一、数学与格言

数学语言不仅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地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古今中外好多名人的人生格言都是用很简单的"数学"来表达的,不但言简意赅,而且深刻绝妙。这些格言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生,更折射出数学之美。下面在这些名人中精心挑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八位最著名的格言,让大家体验一下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何其精炼!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张图片
一、数学与格言

1、王菊珍的"百分数"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时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2、托尔斯泰的"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3、鲁迅的"比例"

中国近代伟大作家鲁迅在谈成功与劳动的关系时,他说:"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的人,由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4、爱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4张图片
数学与格言1-5

5、华罗庚的"减号"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6、爱迪生的"加号"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天才时用一个加号来描述,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7、芝诺的"圆"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8、贝多芬的"相似"

大音乐家贝多芬在谈到友谊时这样说:"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让我们也用这些用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5张图片
数学与格言6-8

二、数学与诗歌

数学中的数字(中文数字)本来颇为单调乏味,但一经过历代诗人们的艺术加工,倾注感情,不仅使诗句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变得有血有肉,精彩纷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不尽的韵味。

下面举五个特别的例子,会使你拍案叫绝!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6张图片
二、数学与诗歌

1、宋朝理学家邵康节写了这样一首《山村》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在二十个字的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十个数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朴实自然的山村风俗画。

2、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雪梅》诗这样写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其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了。

3、"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这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昀纪晓岚的十"一"诗。据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该首诗句,既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皇帝连说:"真是奇才!"

4、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文章写的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并且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食。"这首诗既然是题"百鸟图",全诗却不见"百"字的踪影,开始诗人好像是在漫不经心地数数,一只,两只,数到第八只,再也不耐烦了,便笔锋一转,借题发挥,发出了一番感慨,在当时的官场之中,廉洁奉公的"凤凰"为什么这样少,而贪污腐化的"害鸟"为什么这样多?他们巧取豪夺,把百姓的千担万担粮食据为己有,使得民不聊生。你也许会问,画中到底是100只鸟还是8只鸟呢?不要急,请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然后你开动脑筋,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就会有1+1+3×4+5×6+7×8=100

100出来了!原来诗人巧妙地把100分成了2个1,3个4,5个6,7个8之和,含而不露地落实了《百鸟图》的"百"字。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7张图片
数学与诗歌1-4

5、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你有没有发现卓文君的回信的特别之处吗?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8张图片
数学与诗歌5

三、数学与对联

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当中和数字打交道,时常会让人觉得枯燥单调乏味。但经文人之手,把数学完美地嵌入对联之中,却会产生神奇精妙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别有一番情趣,请欣赏。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9张图片
三、数学与对联

1、明代书画家徐文长,一天邀请几位朋友荡游西湖。结果一位朋友迟到,徐文长作一上联,罚他对出下联。徐文长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游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迟到友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跟上面卓文君的回信一样,徐把数字从一至十入依次入上联,而友则把数字从十至一依次入下联,可谓绝对!

2、"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由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3、"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幅对联。它既是一幅对联,又是两则拆字谜语,读后细想,别有一番情趣。

4、四川一所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为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一幅贺联云: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5、某地一对新人,男的当会计,女的做医生,完婚之日,有人赠贺联一幅:会计合数检验误差重合数,医生开方已知病根再开方。

6、某市一对数学老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7、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上联为数学家华罗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途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是"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文理相合。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0张图片
数学与对联1-7

四、数学与成语

猜谜是一种非常有趣有益的智力活动。有一类谜语与数学有关,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今天出的谜面全是与数学数字算式有关,而谜底全是成语;或者谜面皆是成语,而谜底则都与数学名词有关,最后来一些成语算式结束,别有一番风味。这块内容可只有咱们中国人才玩得起呦!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1张图片
四、数学与成语

01、掰开五个手指头,12345开始点数,"屈指可数"还记得吗?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2张图片
成语1

02、把2和3接连起来写,绝对不能出现这种"接二连三"的书写错误!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3张图片
成语2

03、数字"3"一群,"5"也一群,这样"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好整齐呀!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4张图片
成语3

04、这个3疯疯颠颠,这个4倒下来了,肯定是"颠三倒四"地干活!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5张图片
成语4

05、23456789,前10个数字,缺了1(与衣谐音),少了10(与食谐音),那就是"缺衣少食"无疑啦!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6张图片
成语5

06、一颗红心,红心里面有一个亿(与意谐音),表达爱意一定要"一心一意"!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7张图片
成语6

07、没有(无)单数(单独的单),但有偶数,肯定"无独有偶"啦!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8张图片
成语7

08、123456789中7被0取代,8失落掉了变成了12345609,所以就是"七零八落"!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19张图片
成语8

09、123456789怎么变成1256789?哦!原来把3弄丢了,把4弄落了,干事情"丢三落四"可不行!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0张图片
成语9

10、4被上下分开,5被左右裂开,可怜的4和5被"四分五裂"啰。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1张图片
成语10

11、7被横着放,8被竖着放,这样的"横七竖八"可不雅观唷。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2张图片
成语11

12、在太阳底下(天下),只有单数,而无双数,"天下无双"的当然就是我啦!

成语12

13、左边推一下3,右边阻止下4,应该要你干的事情可不能"推三阻四"哟。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3张图片
成语13

14、全是奇(ji)数,没有奇(ji)数才怪呢,真是"无奇(qi)不有"!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4张图片
成语14

15、数字串1,2,4,6,7,8,9,10把3隔离了,又把5岔(差)开了,就这样它"隔三差(岔)五"的出现了。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5张图片
成语15

16、1000的平方等于1000000,但我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它计成三个100相乘!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6张图片
成语16

17、1000乘以一成10%的上面分子10就会得到10000,这就是"成千上万"的数学解释。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7张图片
成语17

18、100减去(无)1很显然等于99,如果连这个都做错,那么真的是"百无一是"了。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8张图片
成语18

19、100去掉(无)1,出现00这种情况,那是"百无一失"的正确。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29张图片
成语19

20、10000去掉(无)1,注意是去掉1,要做到"万无一失",就会出现0000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0张图片
成语20

21、下面PPT上两边是16个数字或算式谜面,中间是16个备选成语谜底,请你把各自的谜面谜底搭配起来。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1张图片
成语21

22、下面PPT上两边是16个成语谜面,中间是16个备选数学名词谜底,请你把各自的谜面谜底搭配起来。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2张图片
成语22

23、完成下面成语算式,除了注意里面的数字四则运算,还需要想象意会。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3张图片
成语23

中国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与数学有关的内容更是浩如烟海,本文只是采撷了其中的几朵浪花,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发扬"集群智,探模式,共成长"的HOPE精神,文理结合,开发出一些新奇、隽永、醇厚的东西,以便在中国文学里添加一些"调料",在数学课堂上增加一点"趣味",像洋葱数学一样,使我们的学生增加学习之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也是分享本文的初衷和归宿。

数学与文史趣闻_第34张图片
谢谢!

(以上《数学与文史趣闻》PPT素材参考了谈祥柏教授著的《数学与文史》及网络微信,某些资料无法找到作者以明确出处请见谅。本人花了一些时间收集和整理,曾经多次对部分数学兴趣班的孩子们开讲,课堂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有兴趣的同仁老师们可以借鉴参考,是课外数学活动课较合适的材料。需要电脑版PPT的老师可以发邮箱[email protected]向我索取,讲解文字脚本可从本文拷贝下载。2017年10月24日本文被《》"教育"专栏收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与文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