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还记得前段时间国足世预赛生死战的时候,自己虽然不是个足球迷,但第二天起来还是下意识的上微博搜了相关的信息。
结果映入眼帘第一条就是:国足虽2比1力克对手,仍抱憾出局。
当时非常不解,查了一小会儿才弄清楚,原来又是一个国足出线“仅在理论上存在可能的梗”。
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不光要我们赢得胜利 还要看邻居的表现得如何
又是一个人为刀咀,我为鱼肉的局面。
结果等邻居表演完,我们迎来的,却是一场悲剧。
国足所走的这最后一段,壮,在其最后一场拼尽了全力,赛出了风采;悲,则在于其结果,纵使度过一劫难关,可前路仍是过于险恶和狭窄。
02
最近结束了大二一年的交流,大三开学面临着重新选课和学分认证的工作,先前是建议朋友借着平均分和绩点高的优势,申请国外院校,避开考研的独木桥。
不曾想,这个想法却自此就在自己的脑海里扎了根。
这两天试水了一下雅思听力,(发现比想象的容易不少emmm),遂正式的做了这个方面的打算。
语言方面的要求对于我而言不算障碍,可腐国虽然以平均分为考核标准,但其对专业课的分数却同样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给到了大二还尚未意识到专业课重要性的我来了狠狠的当头一棒。
于是辗转反侧,纠结再三,改了又改,终于排出了课表,作了重修四门的决定。
重修,自然意味着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可我仍然决意这么做,就是因为我不想再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03
自己很天真的想过,申请不到好院校就去接着考研,假定这个幻想是成立的,那么重修专业课,对于我申请到好的院校 就增添了比较重要的砝码。
刷分,不一定能申请到;但不刷分,肯定申请不到。
所以最后到下半学期,我究竟决不决定出国,去不去申请,那是我个人的选择,但这个选择的做出必须基于我 具有良好的专业课成绩这个基础。
打个比分,这就跟中国队小组出线,是否需要看韩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脸色,是基于其先前积分的情况,是一个道理。
不想把路走窄 我们只有主动给自己寻找可行的选项。
04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基于一个理论,或者说是一个术语,叫非期然后果,简而言之,就是事情的结果不一定同自己的预料所相一致。
去刷分,我的成本是什么呢?
可能我没有精力去考A考的其他课程了,也可能没有精力把雅思刷到更高的分数了更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生活中会少掉很多悠闲的时光,甚至再说极端一点,我放弃出国,放弃刷分,安心考研,去考一个985,然后再通过交流出国,也是一样的效果。(嗯活在梦里 你们听听就好)
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刷分的这件事情变得看似可做可不做。
那么我对于这种事情的看法是什么呢
一定,要去做。
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知道,事情不做,就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就跟你读了很多书 知道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没有行动 没有输出,是没有办法倒逼输入的。只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改变。
这同样,也是我们一开始提道的“非期然后果”的体现。
05
同非期然后果连接得最紧密的,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舒适圈问题”。
想想自己在财大交换的上半年,完全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当死宅。除了周末屈于金钱的诱惑,会出门带个课以外,基本都不会出门。
到了下学期好不容易才凭借着酷爱跟老外搭讪的这个梗,有了跟加国小伙伴建立美好友谊的机会。
不然我想我错过的可能不仅是海河的夜景,天大的校园,可能还有更多其他美好的回忆。
人习惯性的趋利避害,喜欢呆在舒适的环境里,是不假。
但倘若一味逃避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我们的经历就会越来越少,眼界也会越来越窄。
终究我们会面临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哼哼和唧唧所面临的情形那样,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本来守着的奶酪终于全部消失不见的一天。
这个时候留给他们的路,只有原地饿死,或者被迫奔向未知而黑暗的洞穴。
切莫把我们的康庄大道,走成了独木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