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有感

首先隆重的介绍一下本书作者,他叫路风是个“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这是一本关于京东方的再创业史,20年来,京东方从一家岌岌可危的老牌国企发展成领军中国工业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强势崛起,这一跌宕起伏的艰辛历程,恰恰是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中国工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作为消费者,液晶屏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几年手机屏幕,超清电视和电脑显示屏尺寸不断扩大,呈爆发式增长。现在市场基本是中韩之间的博弈,并且打得火热,像这种规模产业快速变化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大赌大赢,大得大失,惊心动魄的商业传奇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的背景,美国人为什么起了个大早,却赶个晚集。19世纪后期,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东西,液晶的特点就是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在浑浊和透明之间转变,但很多年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实际用处,一直到了196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开始把液晶用于显示技术,它就是著名的美国无线电公司,简称RCA是彩色电视机的发明者,二战以后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电视机工业的主导者。看到这,你是否会预测到它在液晶电视行业会取得怎样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彩电的发明者,RCA公司很早就有想到研发那种能挂在墙上的的平板电视。直到1968年,RCA公司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在纽约开了发布会,日本企业参加了本次发布会,我太知道了这门技术。但是,RCA公司虽然发明了此项技术,但他们失望的发现这东西根本不可能用来生产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因为液晶显示速度太慢了,颜色也太单调了,时间一长,RCA公司有点绝望了,这时候RCA把注意力转向了当时越来越兴旺的计算机行业,打算与IBM公司PK,因此削减了电子方面的投资,停止了液晶方面的继续研发,可惜的是RCA在与IBM公司PK当中完全败下阵来,也就此从市场中消失了,是不是替这个伟大的公司感到很惋惜?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到了1970年代,美国其它的公司也以类似的理由放弃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但在发布会上见到该技术的日本人,对液晶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率先出手的是日本钟表企业,精工,当时日本人正雄心勃勃的研发石英石表,打算挑战盘踞市场多年的瑞士等钟表强国,日本企业研发出了集成电路,但在显示方面没有突破,看到液晶技术,精工大喜过望,赶紧购买技术许可造出了液晶显示的电子表。日本人发明的电子表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把瑞士机械表逼入绝境。回到现在,传统的机械表是通过转向奢侈品,才赢回局部市场。除了在电子表外,夏普等日本企业还把液晶技术用于计算器,仪器显示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且推动咯液晶技术么持续进步,这也是美国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主要原因。

        RCA一心想就把液晶技术用于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来获得巨大市场,他们当初判断是正确的,但他们太眼高手低了,才让日本钻了空子,而自己最终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虽然他们有很棒的基础优势,但他们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放弃对液晶技术的投入,由此可见,战略的重要性。

      日本企业凭借着美国看不上的小玩意儿带来的利润,持续投资,努力研发液晶技术,到了1983年,精工研发出了2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终于突破咯以前缓慢,单色的状态,由于日本企业持续研发,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1988年夏普,东芝等公司都具备了生产大尺寸的液晶屏的技术,1991年夏普率先开动了第一条大尺寸液晶屏的生产线,1990年,全球90%的液晶屏在日本生产,到了19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又上升到了95%,日本人几乎独占了液晶市场,这时候,美国人再想赶超日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企业能否持续投资支持,非常关键。撇开历史偏见,日本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在主流市场得到广泛应用,而在边缘市场,日本人从小处着手,慢慢壮大,直到有一天,回归主流市场,颠覆整个行业,最终获得成功,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创业用语来说,就是先小步快跑,再快速迭代。

        但世界变化的很快,没过多少年,日本人就风光不再,到今天,只能用一溃千里来形容日本的液晶产业了。2016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收购了日本的夏普,这是个标志事件,目前世界的液晶产业是中韩两国对抗赛,日本基本算出局了。1983年,日本的精工公司推出的2英寸的彩色显示屏,不能用于电视机,其他方面的用途也不太大,液晶想要大规模应用,需要尺寸变大,所以日本企业兴建了第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尺寸在8.9英寸左右,也就iPad那么大。1992,IBM公司推出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市场一下子被引爆,日本企业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开建了第二代生产线。液晶显示屏的代际划分主要是切割出来的液晶面板大小,它的独特点造成了独特的液晶周期: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去市场后,满足了某方面的需求,企业利润会猛增,其它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骤减,甚至陷入亏损,但面板价格的下跌,让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如此往复循环。正是日本企业没有充分理解这种特殊规律,才让韩国企业有机可乘,1993-1994年,液晶生产进入第一个周期日本企业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工程师就失业了,这时候,韩国三星集团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反周期投资”成了他们的大杀器,1994年以后,液晶产业度过了低谷期,但到了1995-1996年又进入周期低谷,面对巨额亏损,韩国企业不像日本企业那样削减产量,维持价格,反而坚持大举投资,扩张产能,兴建5代生产线,日本企业不以为然,他们觉得第3代生产线都已经供大于求了,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削减产量保住价格吗?但是韩国人正是通过大举投产5代生产线,彻底打败日本企业,日本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进入21世纪,不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中国台湾也开始高速成长,两面夹击之下,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日本人后来居上,打败美国人,靠的是从小处着手,保持盈利,促成产业最终成熟,但也是这种过分追求“小格局”,让日本企业后来不敢像韩国企业那样疯狂投资,所以韩国人打败日本,靠的不是技术超越,而是全新的投资战略。

      平板电视的发展初期,液晶和等离子两种技术难分高下,液晶作为新兴产业,迭代快,技术通用,逐渐胜出,曾经靠的是独家专利赚取高利润的日本企业,却没有适应新竞争。旧思维的固化,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液晶市场,随着软件和硬件的分离,电子产业出现了一种重要变局,从原来的一家企业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就是纵向一体化变成了水平一体化,也就是每家企业都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从中找到自己的分工和位置。日本过度追求独门绝技,也就丧失了对新时代机会的感知。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前一秒还是市场的宠儿,如果得不到市场的欢心,下一秒就是市场的弃儿,鼠目寸光和志存高远的冒险源于对市场的认知程度不同,也是经济周期的认知不同,拘泥于技术层面就不能跳跃到战略层面,认知高度的降维打击,这其中大有投机的因素在,这就是一场豪赌,输了就会被踢出局。

      这本书还提到了两个概念,实验技术和工厂技术。实验技术就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研发出来,然后拿到工厂中大规模投产,日本人在液晶方面的专利大部分都属于这种。而工厂技术就是结合实际性生产而积累的技术,韩国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此技术才崛起,包括中国的京东方也是一样。

    说到中国液晶产业的崛起,不得不提一家企业,它就是京东方,在液晶产业里,无论是资产,利润,产量,生产线。数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都是国内第一。京东方的前身是一家老牌企业,北京电子管厂,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重点工程之一。改革开放之后,发发现先进国家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早就不是电子管了,而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当时,全国正兴起彩电热。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项目没有落到自己身上,而是和松下合资单独建厂,它虽然名义上拥有25%的股权,但没有发言权,也得不到多少分红。更重要的是由于松下的技术封锁,中方依然不能独立设计显像管,中方在这家公司的地位就和打杂的差不多。1997年6月10日,转机来了,北京电子管厂在深圳B股上市,一下募集到3.5亿港元,第一次拥有这么大一笔钱就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新的主业了。2001年,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而且盯上了液晶产业,当时,液晶产业再次陷入液晶周期低谷,韩国现代公司正急于得到现金,所以打算出售旗下的液晶生产线,这给了京东方一个绝佳的机会。到了今天,京东方在液晶生产线上累计投资了3000多亿元,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最大的投资额,但就算在股市上募集到几十亿元,离上千亿的投资还差的远。这就要提到京东方根据中国国情所摸索出来的一条路:政府参股。刚开始是向银行贷款,在2004年开始,液晶周期开始出现,2005年,京东方亏损16亿,银行立刻变脸,除了国开行,其它银行把京东方的信用等级下调,后续的贷款就更难办了。2006年,京东方继续亏损17亿,仍然扩大生产,2007年因为产量大,迅速转为盈利。

      几经摸索,京东方终于在成都建设4.5代生产线的时候找到了合适的融资方式,就是向地方政府定向增发股票,不但解决了融资问题,更能得到各方面的鼎力相助,如政策,土地,道路,用水等方面。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出货量已占全球22.3%,超过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这本书大概内容就这些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本看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液晶产业从收购开始,努力掌握各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自主生产的瓶颈,已经崛起在世界舞台了,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世界上频繁的进行收购活动,中国从制造正迈向智造强国,比如高铁,军事,飞机,汽车等等,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