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三境界

《红楼梦导读》:三境界_第1张图片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读书三境界想必大家都很熟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又有清代文学家涨潮在《幽梦影》中所说的三境界: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最近看邓云乡先生的《红楼梦导读》,其中引用了俞平伯先生《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一文中结尾的几句话:

凡情谬赏芳华,多情或伤憔悴,而良工苦心埋没多矣。

此乃是读《红楼梦》的三境界。

我读此书之前,上网搜了一下邓云乡为何许人也,他凭什么可以导读红楼梦,搜素后发现此人不简单。


《红楼梦导读》:三境界_第2张图片

1924.8.28—1999.2.9,红学元老,成就《红楼风俗谈》、《鲁迅与北京风土》、《燕京乡土记》……

邓先生的《红楼风俗谭》,围绕《红楼梦》里的风俗故事信笔写来,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至琐至细,无不包藏,头头是道,洋洋大观。

我向来对那个时代的文人深含敬畏之心,能在那种极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对文学不抛弃、不放弃,这种执念真的是太可怕了。

他们不像现代的一些文人,以刷流量,蹭热度的方式来写文章,以迎合群众的口味烹饪一篇文章,他们的所书所著,真的是扎根于生活,艰苦的生活环境给了他们思想以丰富的养料,完全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时信息闭塞,文章只有在报纸发表,读者寥寥,不像如今,文章发表门槛极低,平台也甚多,如果没有些阅读量,点赞数,真的很难长时间坚持下来,但在那种极其危险的环境下,他们竟然坚持下来了,我想这就是那个时代对文人风骨最好的诠释吧!

第一境界,凡情谬赏芳华,“芳华”及“繁华”,《红楼梦》中,无论对情节、场景的描写,还是人物穿戴、美食的描写都是极尽繁华的。

比如第三回凤姐出场,真真的是曹公在实力炫技啊!丝毫不惜笔墨。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红楼梦导读》:三境界_第3张图片
私认为邓婕是最好的一版凤姐了

虽然里面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耀眼。相信很多读者读《红楼梦》都是被这绚丽的事物情节所吸引住了,包括邓云乡先生。

第二境界,多情或伤憔悴,青年男女,多情读者,在领略了繁华之余,引起感情的共鸣,随着书中人物喜而喜,悲而悲,长久下来,发展到最后,也许真会多情或伤憔悴了。

记得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剧中的太后就因为读了《红楼梦》而过度伤感,急于知道最后的结局,从而为纪晓岚拯救《红楼梦》帮了很大忙。


《红楼梦导读》:三境界_第4张图片

书中所说,有人看《红楼梦》入了迷,犯了单相思,日夜思念林黛玉,积劳成疾,在奄奄一息之际,家人从其手中夺过《红楼梦》,投入火炉中,这人大叫一声“千万别烧了我的林妹妹”然后便一命呜呼了。这种就是太过多情太过憔悴的“殉林”派了。这是现实版的贾瑞啊!

第三境界,良工苦心埋没多矣,“良工苦心”这一境界是属于那些专门对红学进行研究的专家们了,从各种角度对《红楼梦》进行分析、解读、追踪,也许是乐趣无穷,但是个人感觉对于我们一般读者能够得到第二境界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角度、想法来解读、分析,读出新视角,自成一派,为红学的发展做出贡献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总之,《红楼梦》是本好书,据说焦大不会爱上林黛玉,也肯定不会每个人都爱读《红楼梦》,但对如此具有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相信读过之后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导读》: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