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被套路,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开兼职实习陷阱?

哪怕再求职心切,也要留心脚下的“坑”。

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日常寻求兼职、实习乃至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容易因社会经验不足而“踩坑”。

求职心切可理解,但是千万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岗位信息把握住“三心”

NO.1多用心地了解岗位的招聘信息;

NO.2多留心地查证求职公司的资料;

NO.3多走心地分辨清骗子的真面目。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以下几位同学的求职故事,一起了解职场常见的骗局,也学会怎样勾搭上一家靠谱的公司,让自己能真正地拿下一份“好”工作。

一不小心被套路,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开兼职实习陷阱?_第1张图片

01

/

别不明真相地瞎忙,学会戳破“华丽”的谎言。

小萍在大学期间曾作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学生助理,长期协助老师审核企业校园招聘信息。她说,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经历,让她养成了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习惯性地提前核实企业信息。

小萍曾经在某招聘网站注册后,却收到多份非自己主动投递的工作面试邀请。她并没有盲目地去面试,而是逐个去验证查询,果然她发现有些企业的确存在问题。她及时把问题企业反馈给招聘平台客服,也劝告身边的同学要谨慎地对待一些来路不明的招聘信息。

不要被职场骗局的花言巧语迷惑,清醒理性对待:

第一,借照妖镜验真身,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查询到企业注册时间、注册地址、公司法人、股东等基本情况,也可了解到企业是否存在经营异常、行政处罚等问题。

第二,扒一扒公司形象,通过企业公司官网及官方认证的微信、微博平台等,查询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近期状况等。虽然大都是是基于企业自身,对外展示的宣传内容。但作为求职者,可以以此提前了解公司基本发展规划等等。

第三,发掘下企业口碑,通过一些主流的搜索引擎,搜寻公司的名称、产品信息,可以获取网友对企业的评价及是否有媒体的报道。虽然不排除网络上存在不实消息,但是如果出现大量的网友投诉或媒体曝光,那就要谨慎处理。

也可以依托自身人脉,看是否能找到曾与公司接触过的亲戚朋友;也可以通过一些职场社交平台等,查询一些以往员工的评价。侧面了解公司的工作氛围、公司文化等基本情况。

一不小心被套路,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开兼职实习陷阱?_第2张图片

02

/

“天上掉馅饼”终究不是美事,不要陷入虚荣的怪圈。

小山被身边的朋友贴上一个不太光彩的标签——眼高手低。他从毕业开始,就频繁地换公司。他总想着能有一份“薪酬高压力小”的工作,所以每当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再次跳槽

小山浮躁的心态,最终让他狠狠栽了次跟头。最近一次换工作,小山想着,在电视荧屏上明星都那么光彩,又听闻拥有不菲收入,便决定去试一把。他开始四处搜寻演员招聘的信息,匆匆面试了一家所谓的影视公司。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小角色都没饰演过,小山却被公司负责人忽悠了好几回,服装费、培训费、试镜费……直到最后生活费都被骗得一干二净,他才最终醒悟过来。

成功没有捷径,付出才能有成长:

第一,揭开企业“面纱”看一看,对于那些招聘流程不规范的企业,要多留心眼。HR沟通不使用公司座机却频繁用私人手机号码;直接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聊天就一次性确定人员的录用;再诸如面试地点位于在偏远的地区或普通居民楼......这些非常规的现象要仔细辨别后,谨慎处理。

第二,当心“假公司”和“假工作”,“假公司”:公司名称高大上却实际是皮包公司,招聘简章大篇幅展示企业实力,一查询却经不起推敲;甚至冒用一些大企业的分公司、事业部或办事处等;“假工作”:打字员、信息录入员、电话接线员、外语翻译、刷单员……强调工作简单轻松、在家即可完成,并带来不菲收入;报名费、培训费、风险押金、体检费……打着招聘旗号巧设明目收取费用。

一不小心被套路,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开兼职实习陷阱?_第3张图片

03

/

勿让用工协议秒变“卖身契”,教你练就火眼晶晶。

小锋历经2个月,终于拿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岗位。被兴奋冲昏头脑的他,来不及多去想其余的事情,就在面试后直接和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然而,他并没有留意签署相关的协议细则,面对企业负责人的安排也几乎是言听计从。

入职的第一周,公司就以培训的名义,要求他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见习期。小锋这才想起要重新翻阅用工协议,发现之前HR承诺的高薪待遇是要在见习期成绩评定合格了以后,才能够享有。小锋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最后选择离职。

勿让用工协议秒变“卖身契”,职场上摸爬滚打,少不了磕磕碰碰

第一,留心用工协议里的陷阱,无论是在校生兼职实习协议,还是应届毕业生的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在签署前一定要留意相关条款。要学习基本的劳动法律法规,对合同中的劳动报酬、工作内容、有效期限等细节要提前了解。目前,培训贷的骗局也有蔓延的趋势。大家在求职过程中要谨防类似陷阱,遇到无法辨明的信息要及时求助家人、朋友,并向相关部门投诉。

第二,小心光鲜职位背后的猫腻,刚进公司就“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这显然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职位头衔很“高大上”,其实却背后饱藏猫腻。

一方面,针对在读的大学生。不少企业为了更好开拓校园市场,会在学校内招募诸如“校园大使”、“校园经理”之类的兼职岗位,其实就让学生在校内推广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没有具体的兼职实习协议,一旦公司产品或业务存在问题,或者公司不兑现相应的薪酬承诺,往往学生只能吃“哑巴亏”

另一方面,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高职位骗局。有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刚毕业入职的大学生,会推出“储备经理”之类的综合培养计划。然而,不少骗子“有样学样”,把大学生招聘进来后,冠以“经理”、“主任”的岗位头衔,却以最低工资标准将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

职场上,经历“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也才能更好得成长。

祝福各位小伙伴,都能在求职路上“如鱼得水”,远离各种的“坑”。

文/萧小坛

图/来源网络

本文首发中国大学生在线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不小心被套路,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开兼职实习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