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姑娘,
一年前的今天,你焦灼又不安。
你的朋友,出国的在打包行囊,保研的在四处旅游,工作的在奋力打拼,而你却刚刚回国,瞒着父母拒绝了学校的offer,不愿读研,也不想工作。
你想出去流浪,Gap Year,打工度假……
你眼中跳跃着兴奋的火苗,像刚刚开启心智的孩子,要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充满了幻想,抱着一腔仗剑走天涯的豪情。
但我知道,那些看起来任性的决定,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希望先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遇到瓶颈后再读研。可当时的你,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你不愿频繁跳槽,也不愿委屈自己在一个不喜欢的岗位。所以想给自己一段时光,寻找自我。
然而,现实的变故却狠狠给了你一拳,你不能离开,你不能走,至少现在还不可以。
你只能工作。
可出国交流的日子,你错过了所有校招。家人朋友推荐你去大公司应聘,你十分抗拒地回绝了。你也不愿海投,也不肯将就,固执地要先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
但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呢?
焦虑中,你开始跟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对话,希望得到一丝启迪。
你获益良多,但也发现,所有人给你建议,都有他人生的影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建议都是对的,如果匹配的是他们自身的经历;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建议又都是错的,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期待,不同价值观下追求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他们经历的人生不一定是你的人生,你们的价值观、能力、性格都有不同,而且每个人对于“成就”、“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让他人享受的过程可能让你痛苦,让他们有所成就的路可能让你一败涂地。
所以别人的建议都只是让自己看到某一条路的未来,看到不同的前进方向,而真正选择踏上哪一条路,则要你自己做出选择。
——《如何温和而坚定》2016.6
你也的确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去一家媒体创业公司。
你只投了那一份简历,然后你入职了。你努力工作,第3个月,被挖到另一个部门,然而第4个月,你却辞职离开了。
可是,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工作吗?你不是不想频繁跳槽吗?为什么离开?现在的你是否后悔?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给1年前的自己一些建议,你又会说些什么?
Hi,姑娘,别心急。
一年走来,我的确有许多感悟和思考,也想分享给即将毕业的你。这个故事很长,我想说的话很多,这篇算是一个开始,谈谈我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这些观点中有我的经历和我的影子,但也许你会在里面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 1、先养活自己,再成就自己
成长的一个标志是经济独立。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我希望你能靠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力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你脚踏实地的活着。
在我看来,靠自己的努力去工作,去生存,去摸爬滚打,让社会给自己教训,去跳坑,再从坑里爬出来,比过着别人安排的一帆风顺的生活更好。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真正担负起生活的责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大学时,我没有主动尝试过任何工作,甚至到了大三大四,室友们纷纷实习找工作,我仍旧没有半点焦虑。朋友说很羡慕我这种淡定的心态,我才开始发觉有些不对劲:为什么我这么坦然?我怎么会一点感觉都没有?
在反思中我慢慢发现,由于我许多家人都在北京,所以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他们都会帮衬我,所以我不愁找不到工作。
也就是说,我根本没有为生存担忧过,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工作,所以我没有感到过压力,也没有主动做出过任何努力,自然更不会有焦虑。
我在心底依旧将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还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直到我从国外回来,放弃了留学和考研的机会,婉拒了家人的推荐,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交不起房租,为柴米油盐担心,这时的我才真正感到生存的压力。
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开始真正成长。
因为我开始对自己负责,每次做出的选择都是我发自内心自愿的,我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生存,这给予我巨大的自我价值感和前进的动力。
所以,我希望你也能先脚踏实地的活着,再寻找诗和远方。
▲ 2、活在当下,活在未来
在和他人对话的过程中,一位我很敬重的先生曾指引我道:
我们要从两个维度审视自己的决策:横轴是当下的利弊,纵轴是你未来想要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只考虑横轴,你所做的所有决定都是根据当下的喜好做出的随机性选择,是无序的,对未来没有帮助;如果只看到纵轴,那么你会陷入纯粹的理想主义,失去现实生存的根基。
所以,当你做出选择时,要尽可能的保证它在两个坐标轴之间,既是自己当下擅长喜欢的,前进的方向也是未来想要的人生。
我将他的告诫总结为:活在当下,也活在未来。
大多数人找不到工作目标,有时并不是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对于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缺乏认识,所以无法将当下的抉择和未来的人生目标结合,也无法匹配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导致当下的行动和判断都是随机性的。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
▲ 3、向内行走,向外探索
除了深入了解自己,例如记录带给自己成就感的事情、设想十年后的生活场景等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经历,去体验,去寻找。
在国内,高中集中营式的高强度学习和大学放养式的教育之间没有任何过渡期,我们不知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利用空余时间、如何协调生活和学习,只能一边迷茫不安,一边麻痹自我。
这本是自我探索的最好时期,却被我们大把大把挥霍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毕业,那么就大胆尝试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在不断探索中慢慢发现自己热爱并且愿意付出精力的事业;去接触那些你喜爱、敬佩的人,你也许无数次赞叹“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那么行动起来,去认识他们、倾听她们的意见。
如果你已经毕业,但还没有选择签约,不妨尝试一些可以接触不同行业、让你快速成长的职业,比如我之前做过管理咨询和创业者采访,这些工作不仅能让你长时间接触行业中的顶尖人才,学习他们高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还能让你了解不同行业的特性,帮助你找到感兴趣的行业。(我的转行思考戳这里)
如果你已经签约,那就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尝试那些你感兴趣的事,努力提高相应的能力,最终你会在探索中,发现自己想到的是什么。
“记住,永远不要放弃寻找。”
这是一位我很喜欢的姐姐告诫我的,同样送给你们,而且我想加一句:
“****寻找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很美妙的过程。****”
我希望你能向内行走,向外探索,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它能将帮助你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思考如何用自己热爱的和擅长的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这种价值感不仅能成为不断驱动你前进的精神动力,还可能为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作******:
梦想中的工作往往是创造出来的,这种工作很难通过普通方式实现,创造这种工作需要对自我有深刻的认同。
▲ 4、将工作当成打造个人品牌的一种途径
个人品牌代表着你的价值和竞争力,品牌识别度越高、越被认可,溢价空间也就越大。
比如,有人建议老板将工作安排给A,老板的第一反应却心存疑虑,认为“这人不靠谱”,这也就意味着A的个人品牌不佳,无法给他带来正面效应,这也会限制着他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
所以,相较于将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自己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不如换一个视角,将工作当成一个锻炼自己的工具、打造个人品牌的途径,尽全力将每一个细节做好,不管它看起来多么不重要。
而且,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份职业,到最后你都会发现,真正让你有成就感的时间不到20%,剩下80%都是由无数琐碎的事情堆砌而成的。
但正是你对待这些细节的态度,才真正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差异。
▲ 5、 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关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选择的时候,我一度非常纠结: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大公司的优势是平台好,可以让你积累足够的人脉,成为你的品牌背书;不管是管理体系和产品开发流程,都比小公司更加规范和体系化。
小公司更加灵活、创新,给你自由发挥和上升的空间比较大,所谓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也没那么复杂。
但我在转行中发现:不管身处何处,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等。
不同岗位、不同行业考察的关键能力是相同的,许多工作的思考角度也是类似的。只要找准共通点、让自己的能力提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从记者编辑到产品经理》2017.5****
能力提升部分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团队牛人多,领导能力强,而且愿意花心思培养你,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不断思考、总结、提升,如果在面试时,能拿出证明能力的作品或案例,还可以大幅降低解释和信任成本,提高面试几率。
▲ 6、 当能力无法转化为兴趣,可以考虑离开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讨厌某项工作,而是因为表现不好,或者潜意识里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才用厌恶和逃避遮掩自己的恐惧。
比如高中时我数学总是考得很差,总挨批,所以自己很讨厌数学,更不愿意花时间学它。但有几次做题得心应手,考试成绩也很好,甚至被老师夸奖,突然间我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喜欢一件事,许多时候是因为你擅长它,能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的赞赏,事情本身就能给你带来成就感,让你获得满足。
这也是所谓的“能力可以转化成兴趣”。
但也有意外。梵高原本是一个很成功的画商,即使他可以以此衣食无忧,可这份工作依旧无法带给他快乐,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拿起了画笔。
或许在一个领域做的很出色时,我们才有足够的资格说不喜欢它。
当你越抵触一个东西的时候,不妨将它视为一个挑战,先尽全力做好它,然后再观察自己.
如果这依旧只能给你带来短暂的成就感,甚至无法带来成就感,无法让你快乐,也许你是时候考虑离开了。
▲ 7、最后一点,也是我最想说的一点:
以前我总害怕犯错,觉得选择是决定人生方向的关键,但现在发现,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该试错,大步跌倒,再站起来,大步向前。
选择的确很重要,但我们有时太高估了选择的重要性,反而忘记行动。
与其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犹疑不决中,不如勇敢向前,更何况,我们需要去实践、去体验,在摸索中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修正对工作的看法,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份工作是否合适。
所以,不要害怕选择,20多岁的年纪,我们一无所有,怕什么失去?
更不要怕跌倒,因为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份恩赐。
我曾经觉得很遗憾,很后悔:
为什么大学我没有去实习?别人都在奋力折腾的年纪,为什么我却只是一个人默默待着?别人疯狂过的大学时光,我都在干嘛?
或者换句话,“你的青春被狗吃了吗?”
但为什么“要折腾”成为了一个评判标准?
现在的我一点也不后悔,大学里我学会享受独处,喜欢一个人深入思考,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
那些静默的时光,让我对人和事有了更敏感的观察能力,也让我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习惯。它塑造了现在的我——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依旧肆意大笑,仍然酣畅淋漓地过着每一天的我。
就像那首小诗所说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区。
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都有自己的步伐。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也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我亲爱的姑娘。
我们都会慢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YILAN
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