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撸起袖子,你就领先了所有的空想派
我刚开始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看好,有的还以为我家里有关系。大家统统所说的都是官场黑暗,能够考上的都是关系户,充满了潜规则和暗箱操作,你穷小子一个,没钱没关系,肯定没戏。
可是大家都没有经历过公考,又有谁知道呢?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寓言《小马过河》,小马背粮过河,踌躇不前,松鼠说河水太深,之前淹死过它的小伙伴,黄牛说河水很浅,只及膝盖,可是只有小马亲自趟过那条河,才知道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想黄牛说的那样浅。
与其道听途说,不如亲自实践,我问过考上的亲戚同学,浏览过公务员论坛,上岸者们都一致认为公考是公平的竞争。
之所以有同学质疑它的公平性,大抵是人云亦云或者是吃不到葡萄楞说葡萄酸,公考一个岗位动辄就数十人、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上万人报名,你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随便报个名、写几笔就能够被录取,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啊。
公考完毕之后,你发现自己的行测三四十分,申论二三十分,两者相加也不过百,你不相信这就是一个经历过高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的尖子生的本领,于是大呼小叫阅卷老师有问题。
殊不知,新买的参考书躺在书架上呼呼睡大觉,高考作文就是你这些年来的最后一篇大文章,这样的状态,你要是能考上,那真是见了鬼了,你让那些拼命努力,废寝忘食的兄弟姐妹们怎么办?
所以在最开始对待公务员考试的认识上,已经有一大批人输掉了,他们不相信努力,不相信公平,固执地认为这个社会充满黑暗,你毫无背景,便一无是处。
2深入进去,能够淘汰至少三分之一的对手
我没有买过全新的参考书,那对于我来说太奢侈了,一套完整的参考丛书好几百,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了,生存和理想之间,我果断选择先填饱肚子。
最开始用的参考书是堂姐公考用过的秦南省《行测》和《申论》。我对她们视若至宝,可是因为在一次匆忙占座中,失去了其中的《行测》。
之后我对剩下的《申论》参考书形影不离,立下规矩,书在人在,书亡人亡。
最场面的一回是在旧书摊上花了10块钱买了四本参考书,其中有一本还是当年的行测真题,只划拉了两页,再之后是在图书馆里意外发现了仅有的三本行测和申论真题解析,这就是我考公的全部家当。
起初我觉得看书并没有那么枯燥,相反,我还抱着很大的兴趣。
真正的改变是,看了一段时间参考书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拿套真题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可是结果,大失所望!
《行测》120到140道题目,在两个小时之内根本就做不完,做对的题目远远不及做错的多;《申论》,一看到动辄十几页乃至二十几页的试卷,还没开始写文章,心里就开始发毛了,最后一篇大论文根本就无从写起,半天憋出二三百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是什么?
我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种东西太伤人了,三四十的考分离面试最低录取分数差了好大一截,心想是不是我真的没有考公务员的天分?
现在回头看看,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都是在咬牙坚持,负重前行,看谁能够扛得最久。
转念一想,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种情况大家肯定都遇到过,如果自己能够克服这个瓶颈,就会刷下一大批的竞争对手。
我开始静下心来,集中大块时间整理错题,认真反思,发现有些知识点只需加深了解,例如法律试题,这些有章可循。暑假回家的时候,我找法学专业的堂姐借了一套法学丛书,返校时背着死沉死沉的一摞书,心里却乐开了花儿,一番认真研读,几个月后,法律试题已经不在话下。
有些知识点需要平时积累,比如时政热点、人文地理,坚持每天往图书馆里跑跑,多看看报纸期刊就可以了。
有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软肋,对数学实在是没有天赋,偶尔看看,寻找些解题技巧,不做深究,留下时间保障拿手的题目。
慢慢地熬,细细地抠,一分一分的争取,岁月不曾辜负过每一个努力的孩子。
渐渐地,我不再那么痛苦,行测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拿到四五十分了;时间再长些,能拿到五六十分了;直到最后能够拿到将近七十分,接近极限,心满意足。
申论也开始有所好转,阅读速度不断加快,能够在繁杂冗长的篇章里快速找到关键词、核心点,写文章也开始慢慢上路,走入正轨,甚至有些文思泉涌。
3不惧失败,你已经淘汰了一半以上的敌人
我在大学里坚持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终于从一个公考小白迈向大牛级别。毕业那年,我参加了国考,限专业,限应届毕业生,但还是报了上千人。
虽然没有进入面试,但是经过实战,我发现离面试分数线差距也就不到十分,只需再努力就可以了,在成功的这条路上,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艰难。
那次考试,上午考《行测》的时候只有三五个没有来参加,下午考《申论》的时候,一下子缺考了十几个,这就注定已经淘汰了屋里三分之一对手。
考完之后,听到的大多是做题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文章根本就无从下手。自己听着又乐了,这些人言谈话语之间都是一页书都没翻,连试题类型都不知道的主儿,但是心态真好,觉得自己不行就说只是抱着打酱油、买彩票的心态来碰碰运气。
这些考生大约占到了报考总数的一半还多。
国考完毕后,进行了短暂的放松,可是直到成绩出来,我才发现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行测还好些,有六十四五分,不低了。可是最惨的是申论,只有三十几分。
李同学的女朋友也参加了那年的国考,申论考了50多分,得知我的申论分数后,他讥笑道:“考公务员不光是努力,还得靠天分,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当公务员”。然后一脸幸福的看着小胖妮儿小女友。
我心里痛苦极了,真想把他摁在地上摩擦个几百遍,方解心头之恨。
真的是想不明白,努力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如一个不怎么看书的小姑娘,难不成就这么放弃了,接受“有些人,比如小胖妮儿,就是天生做公务员的材料”的正确观点。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找考上的学姐咨询,终于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硬道理。
我平时看书太多,物极必反,写材料的时候尽是肚中积累之词,牵强附会,离题万里,怎么可能取得高分呢?而与之相反的是,小胖妮儿因为没怎么看书,只有现成材料可以摘抄,虽然功力不足,重在贴近题意,所以分数肯定比我高了。
4坚持不懈,能和你做对手的寥寥无几
苦思之后,我开始全力以赴准备接下来的省考,而好多人已经在国考惨痛的失败之后,类似我的申论分数,开始放弃,随口一句什么破题,决绝地跟公考梦说拜拜。
省考公告发布以后,我发现根本就没有招考自己专业的,只能报“三不限”岗位(不限户籍、不限专业,不限身份),倒吸一口冷气,这意味着我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因为需要跟各路好手一起竞争,最终那个职位报了近400人。
有了国考失败的教训之后,一边开始研究新的战术,着重把精力放在申论写作上,揣摩题意,转化材料为自己所用,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
在省考之中,我的申论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地拿到了七十多分,幸运入围。可是那年我还是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对手,值得庆幸的是,最起码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每一棵草尖上都有露珠,上天不曾亏负过任何一个生命,通过大学学习的底子,经过了接二连三、痛彻心扉的考试失败之后,我终于考上了邻市的事业编。
再然后,我又陆陆续续考过几次,想考回家乡,想考上公务员,也许是习惯了生活的安逸和体制的稳定,不怎么走心,成绩不好也不差,但是离入围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直到有一天,我觉得再这么下去就真的成了废人,难道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庸庸碌碌的虚度?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始终亏欠自己一个承诺,一个美丽的公考梦。
我决定重新拾起丢弃的梦想,披星戴月再次出发,但是改变是痛苦的,要从安逸稳定的舒适圈里逃脱出来必定是抽筋扒皮,脱胎换骨。
特别是工作以后,学习时间大幅缩水,和整天读书、年轻活力的大学生一同竞争,谈何容易,心里不断打起了退堂鼓,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只拼一把,哪怕是最后一把,死得灰飞烟灭,也无怨无悔。
最终上岸是在三年以后,也就是我打算拼最后一把的那一年,以笔试第一的身份顺利入围,面试之中,衔枚疾进,再下一城,分数全场第一。
我压抑着自己的兴奋,直到走出考场好远,仰天长啸,幸福的泪水肆意流淌,再也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