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不会有终点

少女送孕妇回家,却落入陷阱被孕妇夫妻猥亵谋杀,弃尸荒野。

这则社会新闻带给人的冲击力,远大过其他,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在问自己会不会是帮助孕妇的人,而都在惊恐,这种平白无故的恶,会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也许,第二个答案则是一定。

我喜欢约翰康奈利John Connolly的小说,游走在黑夜边缘绰号“大鸟Bigbird”的私家侦探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在陪着这个背负痛楚往事的男人前行的过程中,血腥好像没有终止,邪恶也触不到底,大家都以为能在社会规则的保障下,安然前行,动辄忘了人性是深渊,那展现出来的黑暗,有个瞬间你宛如重返童年,站在一口窥看不到底的深井旁,被溢出的轻微腐烂气息和森冷寒意,渗透。

但我不喜欢嗜血的故事,像三池崇史一样泼洒血浆袋,就好像要在井底开派对一样,也像早些年间那些探头探脑冒出来的读物,总是要在序言里加个“批判地阅读”一样,都掩盖不住人恣意放纵了恶之后的快意,以及在银幕上满足了杀戮心凌虐心后的酣畅淋漓。所以不喜欢《恶之教典》——纯黑暗就只是黑暗了,若没有人性的一闪光存在,那么漆黑一团反而不觉得恐惧。

只有在戕害善时,恶才是最恶。也只有在救赎恶时,善才是真善。

近两年里观片若干,而真正把这两者的平衡做到最佳的,首推AMC的剧集《杀戮The Killing》,Seattle沉闷而面目平常的女探员Sarah Linden,以及刚从毒贩卧底任务回来,既被赌瘾和宗教情结纠缠随时失控,又有点大男孩气质的Stephen Holder,两人组合看似不搭,却有着奇妙的默契感,和罪恶斗争的时候并不总是强悍铁血,常常脆弱感性得无力自拔,点点滴滴感同身受,把观影的人也包裹进那永远在落雨的凄冷城市。

第一二季讲述的一个完整故事,而死去的女孩Rosie Larsen是全片里唯一的阳光,围绕着她的惨死,人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貌似平静的表面下,处处是激流和漩涡,深不见底随时吞噬人的往事,或者是那悲哀到不能自已的心绪。这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不是关于恶,相反是关于善的悲剧,每一个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弥合些什么,最后都败给了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第二季结束本剧被叫停后终于禁不住观众的强烈要求,在停播一年之后华丽回归,带来了更为黑暗的第三季。第三季的故事很像“绿河杀手”,同时布局在我看来非常像约翰康奈利John Connolly的小说,主人公在和新的血腥连环惨案争分夺秒时,还必须面对重新开启的尘封旧案,腹背受敌,内外交困,压力和恐惧感从四面八方袭来,无力和振奋交错,步步为营却常常是阴差阳错。特别是第九集的转折和压抑,让人几乎无法承受——是的,有爱的人、坚持的人、勇敢的人,照样会死。在温柔地逡巡许久之后,这样的事实直接击破了人的防线——所谓的公平世界假设just-world hypothesis(感谢推友@malinsheng 帮我这印象派记忆力的人想起这个词来)被推翻,人们的安全感倾覆,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狰狞和冷酷。

因为不想剧透,恕不多言。只想说看惯了犯罪现场或者犯罪心理那样的系列剧,习惯了把生生死死压缩在短短四十分钟里讲完,再回头看这样一部连续剧,会觉得之前在被那惊险刺激光怪陆离的情节吸引的时候,真像是在读报端讣告栏里的八百万种死法一样,从没像这样去想过去体会过,每一桩惨事的背后,每一个生命陨落之后,会有多少灵魂卷入万劫不复,又会怎样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怎么去应对悲伤,怎么去弥合破碎,怎么去战胜,或者,怎么去失败。

所以当关掉电视,心头还带着这剧集带来的震撼和悲哀的时候,忽然看到这样一则社会新闻,就再也没法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恐怖而悲伤的故事了,它成了水槽里拔掉的塞子,水流开始急漩,世界开始扭曲,在那没有终点的黑暗中,没有侥幸,没有救赎……你可以说有爱有人性有信仰,但在生命的骤逝前,那不过也是水流里的稻草,徒劳安慰。

黑暗不会有终点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暗不会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