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过《奇葩说》的朋友,对詹青云或许并不陌生。
她的相貌放到人群里并不出众,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也瘦瘦弱弱。
但一开口,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让她成为了台上最令人惊艳的辩手。
你无法想象她读了多少书,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每一次的辩论,都以旁征博引、行云流水征服观众。
可以说,她的辩论,不以咄咄逼人来显示气场,反而是使听众不知不觉被带进历史文化的长河,跟着她一起在人文思想里遨游。
即便是世俗的辩论题,她都能以最动情的语言来打动人心。
有一场辩论是“忘情水该不该喝?”。
她没有把话题局限于小环境里,而是分别举了三个例子:西线无战事、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美丽新世界,用大环境下的艰难来侧面论证小爱的珍贵。
最后以“那曾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一切”作结尾,听得在场的人士都湿了眼眶。
还有一个辩题是:伴侣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我要放下一切跟 TA 去吗?
对比黄执中的冷静分析,詹青云则用自己留学和恋爱的经历“现身说法”:
“有一天从超市买完东西,走在波士顿的街道上,看见漫天的落叶飞舞时,我想,为什么我要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你。”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通过奋斗就可以得到。
唯独是错过的你。
她一次又一次,用最简单的话语,击中听众最柔软的内心。
2
詹青云身上的头衔并不少:
多次获奖的学霸型辩手、游历过20多个国家、贷款100多万留学(目前还未还完)、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学士、政治学博士肄业,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同时也是美国持照律师、中国乡村支教行动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一家藏区青年旅社的合伙人。
她的履历多到数不清,也喜欢自称“阿詹”。
不少网友感叹到,看詹青云才知道读书的人多优秀。
但从小到大的詹青云,并非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
詹青云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妈妈是高中老师,爸爸是工薪阶层。
她读书的乡村小学,只有两位老师,一位教语文和思想品德,另一位教数学和其他。
学校的操场上,还放着同学牵来的牛。
她转过6次学,每次都是班上垫底的成绩。
老师们都认为她不是读书的料,跟家长提气她的时候,也是毫不留情地评价:“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甚至直言“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但凡家长听到这样的话,不是暗自难过,也是将孩子数落一顿,甚至直接放弃孩子的学业。
但詹妈妈没有这样做,她一直给女儿打气鼓励,并用算命法来安慰她:
“妈妈给你算过了,到了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妈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算”了很多次,连詹青云都怀疑自己不是好学生了,妈妈还在给她鼓励。
到了高二那年,詹青云真的考了第一名,成为了一名学霸。
拥有一个永远在等她成长进步的妈妈,詹青云很幸运。
詹青云从小就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书都爱看。
因为买的书很快就看完,一到节假日,詹妈妈干脆带她去书店看。
詹爸爸也很喜欢给女儿讲故事,去出差或旅游的时候,也会以讲书作为诱饵,“骗”詹青云和他一起出门。
因为听了很多故事,看了很多名著经典,所以她说话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她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詹青云除了爱读课外书,也很喜欢打篮球、四驱车等户外运动,十足的全面发展女孩。
篮球场上的詹青云
詹青云的幸运在于,她有着爱看书爱运动的天性,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即使没有好的条件,她的父母也会努力创造给她。
而不是像许多人一样,因为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就被父母放弃。
也没有因为她爱玩,爱看课外书,就被父母严令禁止,只能伏在课桌前做没完没了地做作业刷习题。
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在《从“小”读到“大”》一书中说到:
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即使他们从小表现一般,但由于积蓄了巨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而且心理状态因为阅读变得越来越健康,因此在以后的学业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成为后起之秀。
而詹青云,就是这样的后起之秀。
3
和詹青云一样,许吉如也是众多人讨论的“美女学霸”。
身上也有着许多头衔:清华、哈佛、全球顶级律师事务所。
来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杨奇函是这么评价她的:来自清华的哈佛女孩、顶级律师、可以代表中国人去联合国开会的青年楷模许吉如。
甚至在她刚出现在奇葩说的时候,焦点是她,镜头最多的也是她。
再看许吉如的经历,可以发现她是个根正苗红的好孩子,从小就参加许多活动,自带光环。
但同样都履历惊人,詹青云和许吉如在网友眼中的评价却两极分化。
许吉如确实很优秀,但因为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超强胜负欲和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喜欢用手指指人的习惯,观众缘并不乐观。
詹青云则不同,她给人的感觉就是谦逊温和,又落落大方。
一个既优秀,又幽默随和的人,谁不喜欢呢?
她的性格,也得益于家庭氛围的熏陶。
而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更是少有的耐心和坚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詹青云的进步看似如蜗牛一样缓慢,却蕴藏了无穷的力量。
而她温和随性的气质,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
即使詹青云从小就不被认可成为优秀的人,她的父母也没有放弃或指责,仍耐心给她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花种,花期也各有不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过于急切,甚至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让孩子“进步”,反而会使得孩子过早“枯萎”。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所以,教育子女,也体现了父母的眼光和格局。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花期,在此之前,细心培养。
同时,接受孩子快慢不一的脚步,接受孩子有可能成为的平庸,也是为人父母,需要学会的一大课题。
因为对比成功,孩子更需要的,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