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从时间轴上去记录发生在眼前的事情。
那一时那一刻,我们学会用相机定格了一幅美景,就像执着着一份痴念的我们总有那么些感触,或许是因为几年几十年的岁月太过仓促如同人群之中匆匆辨识了彼此的念念不忘,又只是在几天前的那一幕撕心裂肺的挽留在如今却仿若隔世。
Instagram上有一个叫做“北京银矿”的账号,是法国的艺术家用了几年时间从北京的废品回收站里买了很多被人当作垃圾扔掉的相机胶卷,这些无主的照片全都洗了出来,汇聚成了最真实的中国旧日时光的影像记录。
这个老外是Thomas Sauvin。来自法国。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Sauvin中文很好,跟人介绍自己时,就说自己叫苏文。
旅居北京的法国收藏家托马斯·苏文发现了一座特殊的“银矿”——他在北京周边的垃圾站回收被丢弃的照片胶卷,然后逐一扫描、备案收藏,总量已经多达逾50万张。这些原本将被回收用于提炼银盐的35毫米彩色胶片,记录着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记录着他们的摄影习惯。
01
从垃圾场拯救老北京历史
一个人的垃圾即是另一个人的宝贝,这句话在法国摄影收藏家苏文的身上得到了最大验证,他的宝贝来自北京全城老百姓所丢弃的垃圾。
这些被淘汰的媒体封印着从1985年到2005年之间,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后的生活点滴,这20年正好夹着胶卷相机成为每家必备一台的影像机,到被之后人手一台的数码相机取代而没落的时期。
照相机在当时不象现在的手机可以随便乱拍,而是经过更多考虑才会按下快门,被拍的人更要摆好姿势!
▲一次意义重大的生日
▲有点神气地站在刚买回的电视机前
▲拍下刚吃的完麦当劳包装纸作为留念
▲在第一次旅行的地方留下照片
苏文说:“从这些普通老百姓拍摄的照片中,就能看到中国变迁的历史。” 留住这些底片,就能留住那个时代的记忆。
02
北京人和公共雕塑的合影
在北京北五环垃圾场,苏文陆续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收了五十万张废旧底片,呈现1985-2005年中国人隐匿的日常生活。
苏文发现那时候人们也特别喜欢爬到雕塑上面去,这样也造成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画面。哪怕明明写着 “禁止攀爬”。
苏文也表示,其实能组成的系列特别多,当数量慢慢堆积起来,你会发现照片里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就好比很多室内照片背景墙上都有一张玛莉莲·梦露的海报一样。
03
尘封的回忆被历史长河冲洗出来
以下照片均来源于ins账号:“北京银矿”,侵删。
这张照片可以说是“北京银矿”的“镇矿之宝”,流传相当广,Windows98的集体回忆。
这一张同样也是“镇矿”的杰作,清晰纪录着当时婚庆娱乐的创意游戏
当年的扑克游戏,似乎输了是不需要顶砖头的。
消魂的拍照姿势,直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一双黑丝美腿,让人暇想连篇。
造型前卫独特的滑梯
天坛的回音壁
那时候,还是属于乔丹的时代
充满信息量的合影
这眼神,这可能代表着一次惊人的实验发现。
除了科学的进步,文化的开放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矿”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人逐步走出国门,奔向世界的足迹脚印。
04
把照片串联成影片,像记忆闪现老北京生活
2013年,独立动画导演雷磊和苏文(Thomas Sauvin)首度合作,完成的动画短片《照片回收》(Recycled),像记忆闪回一样重现了20年前北京人的生活。
你感觉自己好像追踪了一个陌生人的记忆,或者突然间被某个景点跟前的一棵大树附体,看见了它在那一段时间看见的人来人往。
画面在《照片回收》里以1秒钟30祯的速度快速播放,让20年的日常生活重新流动了起来。
苏文把这些照片带到了世界各地,这段时光被以这样生动的形式完整保存了下来。就像有人说,这是一幅当代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一幅可以传世的市民生活全景图卷。
Paris Photo, Paris, France,November 2016
Promenades photographiques, Vendôme, France
CAFA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November 2015
Galerie Paris-Beijing, Brussels, Belgium
Museum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Chicago, USA
Lianzhou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China
当世界人民也看了苏文抢救出的一张张民间彩色底片,过往生活的一点一滴,逐渐在脑海里拼凑成型。这些不仅仅是过往的影像,更是回忆线索,是许多人还未察觉的历史,关于国家富强、城市变迁、生活趣味、家庭关系的变化轨迹都体现在其中。
04
为什么叫做“银矿”?
因为照片底片中含有硝酸银,于是苏文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北京银矿》。但是因为胶片时代的彻底消逝,苏文慢慢地就收不到更多旧底片了。“银矿”和它背后代表的那个时代一样,渐渐定格。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小孩子们长大了,年轻人有了儿女,家里的傻瓜机也变成了卡片、单反、微单、手机……但北京银矿里那些鲜活的生命和张扬的面孔还依然年轻,并且会永远年轻下去。
这或许就是这些相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