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皆成俊驸马了吗?

状元郎皆成俊驸马了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短短二十七个字,将古代莘莘学子的生活习性,精神面貌描绘的淋漓尽致。本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穷苦农民,却能从薄薄几本古书中读出天下。待到金榜题名,身骑白马中状元之时,再加曲江赐宴,雁塔题名,一时风光无限。

自古美女配英雄,男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也是女人芳心暗许之日。那么,古代那么多状元,真的都是被争着抢着去当驸马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大唐盛世,“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即必须门当户对。这也是因为唐朝之时科举还在发展之中,由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政治势力。同时,唐朝继承魏晋南北朝,隋朝的门阀制度,导致世家大族林立的局面还没有消失。

还有一个原因。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时元相稹(元稹)以明经擢第,亦善诗,愿与贺交,诣贺。贺还刺,曰:”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元恨之。意思是,自负才气的李贺竟然看不起15岁就考中明经的元稹。就是说考取明经很简单,考上进士却特别难。就算七老八十考上了进士,那也是羡煞旁人的事情。然而,状元这个称号,只能给进士第一名,这就意味着状元都比较老。一是公主会看不上,二是老状元大多也已经娶妻生子了。不得不提的是,元稹也是才气过人,官居高位后打压李贺。他提出,李贺应当避父讳绝不能参加科举,并且得到了一致同意,从而使李贺被排斥在考场之外。致使一代“鬼才”李贺一生困顿,仕途黯淡,二十七岁就含恨离世。可见,无论有多大才气,谦虚谨慎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周震炎相貌英俊,应试时正值宋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公主豆蔻年华,芳心初动,在父皇召见周震炎时掀开窗帘偷窥其人,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悦,事遂被废。可见相貌英俊,年近三十都会被公主瞧不上,更别说那些考了几十年的老状元了。不过我们也可以从这件事中推敲出,在古代宫廷也没有电视剧拍的充满了权谋色彩,还是有点人情味的,起码公主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着选择权。

那么,唐代没有状元成为驸马吗?也是有的,其实,历史上只有一位状元最后成为了驸马,那就是唐人郑颢。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郑颢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

然而他之所以能成为驸马,跟他是状元的关系虽然多少有点,可是更多取决于他是宰相之子,门第很高,也算勉强配得上公主的门楣。

不过这种门第之见,到了宋朝开始渐渐消失。“婚姻不问阀阅,贵人物相当。”意思就是嫁女儿要看才品学识相貌身材,门第次之。这也反映出当时的中央集权,世家大族的衰落。不过还是之前说的原因,老状元们不受公主欢迎啊。我堂堂天子之女,怎可嫁给一个糟老头子?不过在宋朝,当驸马不常见,招为相婿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可见只要当了状元,宰相这种比皇帝低一些级别的人还是非常想把状元招到自己门下的。

中国1300年科举史中,能连中三元者凤毛麟角,仅17位,平均百年才出一人,其中一个是宜州人冯京。其人聪敏好学,文采斐然。一次宫廷宴会,宋仁宗问起冯京家乡情况。冯京自豪作答:"我的家乡头戴平天冠(天门拜相山),脚踏万年河(龙江)左手攀龙角(龙角山),右手搬骆驼(骆驼山),前院九龙来戏水(九龙山),后院龙尾通天河(天河县即今罗城县),日间千人朝拜(千山到宜山庙上香),夜里万盏明灯(从破漏茅屋顶看见万颗星星)。"皇帝听得兴致勃勃。哈哈大笑曰:"好家乡!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啊!"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宰相巴结的对象,宰相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可见,知识改变命运用在古代科举确实称得上名副其实。虽然古代状元只有一位当上驸马,可仍然是上至宰相,下至翰林争相招揽的好儿郎。

你可能感兴趣的:(状元郎皆成俊驸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