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中我们分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学段写话的要求,以及如何帮助孩子积累素材,详见:《一、二年级的写话到底咋辅导(上)》。这篇我们接着讲一讲,有了素材后,如何组织素材的问题。
有一定亲子共读基础的孩子,说故事时头头是道,但当你要求他把说得写下来,他就开始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却不太懂得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取舍。因此写了前半句忘了后半句,正写西突然又想到东。写作时间越拉越长,家长开始催促,一催促更想不出来该写啥,一场战争免不了要爆发。我通常会用两招应对:
第一招:用“说”代替打草稿
让孩子就素材先说,和小时候说故事一样,想到哪说到哪,都先帮他原原本本记下来。之前我还用手写,速度跟不上桃子的嘴,后来改用录音软件帮她记录,语音直接转成文字。等她全部说完后,将其中语音识别有误的地方略作修改,再读给她听。
比如下面这篇周记,她们当时刚学了《寒号鸟》一课,我给她找的辅助阅读书目是《田鼠阿佛》,她读完后觉得可以写寒号鸟和阿佛之间的差异。
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田鼠阿佛》。它比寒号鸟好的多。
阿佛不是干待着,它在收集那些需要看着才能更好想到阳光啊,颜色啊!
小伙伴在搬吃的时候没有嫌弃它不干,在没吃的时候还给它分吃的。真希望我也有这样的朋友。
还有阿佛它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这是她的第一感受,但完全不能称之为一篇文章,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也比较混乱,一会儿说阿佛和寒号鸟不同,一会儿又说阿佛的朋友很好。
我们写作的东西最终是要呈现给“读者”看的,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其次许多当事人明白其他人不懂的词句要写清楚。
第二招:用“问”帮助修改、完善
接着祭出我的第二招——用“问”帮助修改、完善。具体怎么操作呢?我还是继续以她这篇为例。
1、谁比寒号鸟好的多?(田鼠阿佛)
2、它和寒号鸟有啥一样的地方?(没干准备过冬的事情)
3、它比寒号鸟好在哪?(它收集了阳光、颜色)
4、它怎么收集的?(向花朵收集了关于颜色的词语和句子,向太阳收集了关于阳光的词语和句子。)
5、它收集这些东西干什么?(讲给它的伙伴)
6、讲给伙伴了有什么效果呢?(像有真正的太阳和花)
7、那你这些都是讲田鼠阿佛与寒号鸟不同的地方,你刚才说的小伙伴没嫌弃它不干活,还分给它吃的,和这些有关系吗?(没有,删了吧)
几个问题过后,在原来口述的基础上,她改出了第二版:
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叫《田鼠阿佛》。田鼠阿佛比寒号鸟好的多。大家看着它们好像都是没干准备过冬的事情,但是阿佛向花朵收集了关于颜色的词语和句子,向太阳收集了关于阳光的词语和句子。冬天没有阳光非常的冷时,阿佛像诗人一样,给它的伙伴念出关于颜色和阳光的诗。它的伙伴感觉到像有真正的太阳一样暖和,以及就像看到那些花朵一样多姿多彩。
阿佛它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这一版改完后,小短文基本已经比较完整,逻辑线也清晰了许多。接着我们对其中语言重复的地方又进行了小小的修改,仍然是我抛问题给她,她想办法解决。
1、“……关于阳光的词语和句子”和前面那句稍微有些重复,你还有别的什么说法吗?(没有)
2、冬天的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感觉呢?(温暖,也向太阳收集了温暖的词语和句子)
3、“……念出关于颜色和阳光的诗”这里又是一个“关于”,三个关于连一块儿了。你觉得还能是什么样的诗呢?(色彩缤纷的诗)
最终版:
《与众不同的田鼠阿佛》
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叫《田鼠阿佛》。
田鼠阿佛比寒号鸟好的多。大家看着它们好像都是没干准备过冬的事情,但是阿佛向花朵收集了关于颜色的词语和句子,也向太阳收集了温暖的词语和句子。
冬天没有阳光非常的冷时,阿佛像诗人一样,给它的伙伴念出色彩缤纷的诗。它的伙伴感觉到像有真正的太阳一样暖和,以及就像看到那些花朵一样多姿多彩。
阿佛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全文修改完毕,再读一遍给她听,她自己觉得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了,便自行抄写。在修改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问一边改,是我俩惯用的方式。这个过程虽是我俩共同生成,但她为主导、我为副手。
当一个个问题从我们这边抛出,孩子需要依靠主动的思考去完善,经验在反复思考的练习中累加,进而建构出他们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更像是一名陪练,只管一次次的投球出去。
而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写、如何修改,长此以往他们会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失去信心,产生对我们的依赖。我们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拐杖,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那样,没拐最后也被说拐了。
以上是我对低学段小朋友写话辅导的一些经验。最后想补充一点,如果想让孩子写得好,还请尽可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由自主的阅读,“阅读对于培养阅读理解、写作、词汇、语法和拼写能力相当有关。此外,有证据显示阅读还能使人愉快,提升认知发展,以及降低写作恐惧。——《阅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