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2

论语.季氏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通译】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学究】

      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后旁落季孙氏,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之后鲁国政权旁落伸孙、叔孙、季孙,季孙之后鲁国国政已经很式微了。

      三桓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是春秋末期鲁国一种政治变革,这种社会政治变革“天下无道”,导致国家式微,百姓生活凋敝,文化传承淹没。孔子对于这种变化实在是接受不了,还是基于他的“礼治”的思想,希望变为“天下有道”的政治局面。

      中国的朝代更替就是因为没有了良好的文化礼仪传承才导致这种现象不断发生,只可惜孔子之后两千五年都在重复这样的现象,一个民族在起起伏伏中艰难前进。

      国家治理分三个阶级,统治阶级、管理阶级和百姓阶级。统治阶级维护国家的统一管理,管理阶级服务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治理,百姓阶级就是生产阶级,创造社会财富。严格意义来讲,就是统治阶级和百姓阶级是一个共生共荣的关系,唯有管理阶级与上和下都是对立阶级,一旦管理阶级获得了主权,国家就会出现统治无集权,百姓要多缴税,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尽管孔子没有这样提出理论,现实中就是如此演变。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这种三权平衡直到清朝雍正年代才出现,只可惜后面的跟随者没能发扬光大,可见中国历代的政局管理都在这里出现了断裂。谁能搞清楚这种结构关系,谁就是真正懂得国家治理的高人。

【原文】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通译】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学究】

      人不可无友,儒学五伦常中朋友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伦常。人具有群居性,如果没有与之交流的朋友,是难以想象如何生活的。

      人在成长中,无论父母、无论兄弟姊妹、无论夫妻,师生或者君臣都俱有不平等性,人在这么多不平衡的情感坏境中需要有一种平等性的情感支撑,那就是朋友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互通的关系,所以但凡朋友多的人都是平等性极强的人。

      严格意义上讲朋友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但朋友关系容易转化,一旦朋友之间产生利益关系,就容易变成不平等关系,损友就容易令朋友走向利益关系,只有净友才能够保持平等关系。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出益友有三,损友有三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有直言相劝,肝胆相照的朋友出现,真是人生的最大乐趣。不可轻易把朋友变成其他关系,一旦出现了其他关系的演变,人性的险恶就瞬间流露。《高山流水》的故事才是真正朋友的写照,伯牙弹琴唯有钟子期明白,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琴,可见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之情。


论语.季氏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季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