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奇特的一生》·Day19·“事件·时间日志”(4)

【《奇特的一生》·Day19·“事件·时间日志”(4)】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20日。

一、原文:

P70

我们还可以随便拿哪一项继续分析下去,就拿第六项吧——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这12小时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1分钟。

1.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372页,看完(共16小时55分)

——6小时45分

2.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91页

——2小时0分

3.P.贝尔格的手稿

——2小时0分

4.聂考洛·奥斯维尔陀,17页

——40分

5.拉特纳的手稿

——1小时30分

合计

——12小时55分

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还做了分析研究。所有摘要和评论都规规矩矩地装订成册。这些用打字机打的合订本,犹如读书总结,是他融会贯通了的知识的存放处。只要翻一下提要,就可以记起某本书中需要的东西。

柳比歇夫有种罕见的才能——随便哪本书的作者,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有的书,一张纸就够;某些大部头书,需要几张纸来归纳。它们的精华同它们的厚度怎么也不相称:大量的插图、表格、附页、书皮……

二、我的阅读日志:

【我的重述】

继续前面每个月对每项任务所用时间的汇总,体现的是信息的收集与归纳的能力,是总的部分,而本片段则是对每一个分项的详细记录,不仅能看到某一类任务所用的总时间,还能查这些时间具体花在了什么地方。

该方法迁移到读书上,做摘要、分析研究、装订成册,有提要(我理解是现在所说的目录),方便查阅,这和时间统计的方法如出一辙,足以见得柳翁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已经内化于心。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并不是装订成册就完事了,而且被装订了的知识是他已经融会贯通了的知识,这些册子只是这些知识的存放处,而非我们日常摘录、收藏时待学或备查的目的。

如果说前面的做摘要,是一个信息收集的过程,对作者独特简介的汲取,就如同是对知识的一个归纳,如同时间记录每个月的统计一般,会用一页到几页纸进行归纳。

突然有个疑问,不知柳翁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伴随时间记录而慢慢归纳总结出来的,还是因为很早就有这样的学习能力,逐渐迁移到了时间记录中的,我想更大可能性是在做时间记录过程中,一点一点悟出来的,这种学习方法也是慢慢完善的吧!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时间记录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对时间的记录和统计这么简单,里面还结合了很多的思考,对时间高效利用的探索。这也正是我现在时间记录面临的问题,在记录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就会促使自己不断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时间统计。学习柳翁,不仅给我的时间记录和其它的学习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还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继续探索。

【行动指导】

1.时间统计分析,不仅要有汇总,还有能体现各个分支,让每一分钟的使用都有据可查

2.这种时间统计的方法是可以迁移到其它方面的,比如读书,专业知识的学习等。

3.对于笔记中的知识,不要仅限于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将那些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2019-02-20《奇特的一生》·Day19·“事件·时间日志”(4)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20《奇特的一生》·Day19·“事件·时间日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