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小我,方得自由——记分身术训练营

在听分身术课程之前,我对它有一些猜想,比如,孙悟空拔一根毫毛便能幻化出分身,不仅是种障眼法,还让他的战斗力加强,所以分身术课程大约是讲如何提高效率,或时间管理类的知识的吧。不过事实却让我意外了,分身术讲的是“积极主动”,而积极主动的前提是有元认知能力,或者叫自我意识

“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是我在16年体会到的最重要的概念。虽然16年年初就知道了这个概念,它却只作为一个普通知识存在于我的脑中,直到有一天在瑜伽课上,我忽然能够把它和“觉察自己的情绪”联系到一起,才体会到“跳出小我看自己”是什么感觉。此前,经常被情绪绑架而不自知,此后,对“是否要被绑架”有了选择权。

动物受本能驱使,只有人类有选择的能力。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这样的论述:

人独有四种能力:

  1. 自我意识(selfwareness),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2. 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3. 良知(conscience),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是否正确的能力。
  4. 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界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由于这四种能力的存在,为刺激与回应之间增加了一个可能性,即选择以何种方式回应刺激的可能性。

回应刺激的方式不同,便有了主动被动之分。被动的人没有真正的回应能力,他们的回应只是一些“应激反应”。主动的人才有选择的自由,才有能力影响行为的结果。

很有意思的是,从英语构词法来说,responsible(对某人、某事负责的)便是response-able(有回应能力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被动的人是没有能力去对事情负责的。

跳出小我,方得自由——记分身术训练营_第1张图片
选择的自由.jpg

参加训练营之前,我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积极主动。但通过课上老师讲的案例,我才意识到自己还差得远。如果问这次学习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那就是我已经将“自我觉察表”应用于每日的复盘中,这也是永澄老师的课中最实在的地方,不仅教理论,而且给工具

正是由于每天要练习自我觉察,也让我开始注意收集自己的案例,从语言、到情绪、到念头,常常反思,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到底为什么,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吗?我非常喜欢孟子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并将它放在微信签名中作为座右铭。但在反思间常发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跟上这个意识的步伐,依然常出现推卸责任、找借口的想法和行为。这次学习又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永澄老师曾说,认知容易表征难,自嗨容易产出难。过去的两三年,我看了很多书,认知水平提升很大,对自己的进步也比较满意。今年,我决定更踏实一些,扎扎实实地通过刻意练习,做到知行合一,不贪多、不求快,日拱一卒,产品导向。

或许等明年的这个时间再回顾自己,我会看到自己又成长了许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出小我,方得自由——记分身术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