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和快铁

春运刚过去,随着一大批动车组列车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铁线网越来越发达,一部分人逐渐地将“快铁”和“高铁”混淆起来,一部分人则没听过前者,或者一直认为两者其实是等同的。

高铁和快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百度


从定义上来说有很明显的差别的

中国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快速铁路是:客车设计开行时速160—250公里的动车组铁路

从速度上就可以看出区别,而且这种快速铁路是客车货车共线的,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

这是中国自己的定义方式,国际上各个国家都有其确定等级的标准。在德国,高速铁路特别重视高速和重载并行,所以德国高速铁路是客货共线的,且人口分布均匀,1995年以前一直没建客运专线。而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密集的城市多,资源分布不均匀,高速铁路首先就强调客运专线这个性质。

早在1975年的时候,国家制定了《中国铁路工程技术规范》给铁路分了等级,当时考虑的主要是线路在全国铁路线网中的意义和运输能力。因为铁路等级是铁路的基本标准,所以设计铁路时,首先要确定铁路等级,等级的确定直接影响了投资和经济效益。

快铁属于国铁Ⅰ级,在我国不是所有冠名Ⅰ级的就是最高等级,一级公路比二级公路等级高,这人尽皆知,高速公路比一级公路等级更高,这也不足为奇。有些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重大的线路都是按照国Ⅰ级标准建设的,并不是都是快速铁路,比如青藏铁路。

1999年在之前的基础上着重确定了远期客货运量:Ⅰ级铁路大于或等于20Mt;Ⅱ级铁路大于或等于10Mt者;Ⅲ级铁路小于10Mt。这跟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物资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06年的时候增加了IV级,和Ⅲ级铁路一起为地方区域和国企工厂服务。当时几乎是确定了铁路线路的社会等级了,所以中国传统铁路的最高级是国铁Ⅰ级。

到了高铁时代,这一传统被打破了,等级制度也更混乱复杂了。梅汕高铁早期报审的时候叫做梅汕快速铁路,属于国铁Ⅰ级,开通之后便高了国铁顶级一级。随着高铁建设热潮的出现和高铁外交政策出台,不少冠名快速铁路的路线建设完成后成为了高铁线路。

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称,当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8万多公里,而快速铁路网达4万多公里(铁路总共12万公里),快速铁路才是建设重心。写报告的工作人员措辞也不尽相同,媒体宣传也是有不少的错误,甚至很多人认为只要开行动车组的线路都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快速铁路”等词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官方解释又出现地很慢,所以还不如民间口口相传受众多,官方解释反而因其鲜为人知而使人们倍感生疏。

铁路大提速和高铁时代来临后,旅客们按照火车票开头的字母进行更直观的分类,也就是按照列车速度分等级,G→D→C→Z→T→K→数字,人们关心的不是所乘列车的等级,而且旅行时间长短。其中只有运行“G”字头动车组列车的线路才是高速铁路。按照车型来说,有最早在京津城际使用的CRH2C,另外还有CRH3系列,CRH380系列。这些动车组运行在高铁线路的无砟轨道上,迎着晨曦出站,朝发夕至,飞驰于大地,展现高铁风采。

按照这个分类,虽然不管怎么说,不幸都发生了,但7·23温州动车组事故并不是高铁事故,高铁至今保持零事故的记录。高铁线路开行的也是动车组,所以这很容易混淆视听。

按照“快慢二分法”只有开行数字开头的绿皮车的线路是属于普通铁路,实际上k开头的火车车底也跟普客差不多一致,也快不了多少,但是划为快速铁路的范畴,降速之后,z字头的车在严格意义都几乎达不到时速160/Km。在新的定义中一律不得称为快车。

所以只能是开行时速在160~250Km/h的动车组的线路才能算快速铁路,C字头以后的都是普通车。

速度体现的是技术等级,运输能力体现的是社会等级,铁路等级就是两者的综合。高速铁路速度要求开行达到250Km/h及其以上,而且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一定是客运专线,而客运专线还有可能是快速铁路,而快速铁路区段占整条线路之比很小的时候,整条线路称为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到该快速铁路区段时只能以快速铁路的标准运行。快速铁路如果建设初期线下建设达到高速铁路建设标准,后期是可以升为高速铁路的。所以有时候,同一条线路在不同时期,等级也是不同的。

铁路等级现在分为高铁级,国铁Ⅰ级Ⅱ级Ⅲ级IV级、地铁(地方铁路)Ⅰ级Ⅱ级。快铁属于国铁Ⅰ级。所以高铁和快铁这两者是完全不等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铁和快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