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金融业 (4篇,170710功课)

目录
一、新研究:破坏嗅觉能控制体重
二、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三、永远只选择鼓励他人
四、服装业=金融业



一、新研究:破坏嗅觉能控制体重

我们都知道,嗅觉会影响我们的食欲。但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发表论文说,他们用小鼠做了嗅觉实验,发现嗅觉有缺陷的小鼠要比正常小鼠瘦上一圈,哪怕它们吃了同样多的食物。也就是说,破坏嗅觉可能对控制体重有帮助。

最开始,研究人员只是想知道嗅觉对代谢的意义,他们用基因编辑的手段,破坏了小鼠的嗅觉神经元。结果小鼠马上就瘦下来了。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被破坏了嗅觉的小鼠,吃的食物和普通小鼠一样多。

为了证实这个意外的发现,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不影响小鼠大脑其他功能的情况下,用病毒短暂地破坏了小鼠的嗅觉神经元功能。这次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普通小鼠的体重大约是49克,而嗅觉受影响的小鼠体重减少到了33克,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还用肥胖的小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就算吃了大量高脂的食物,嗅觉被破坏的小鼠依旧能减重,体重恢复了正常范围。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减重也需要付出代价。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失去嗅觉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上升有正相关,而这种激素又会引起应激反应。如果我们身体里这些激素的水平持续上升,可能会有心脏病等问题。

研究人员说,小鼠之所以能快速减重,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跃度上升,这会促进脂肪燃烧。这说明“感觉系统对代谢来说很重要。体重增加不只是看摄入了多少卡路里,同时也和这些卡路里的‘识别’有关系”。




二、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

家长为熊孩子行为的开脱都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对自己行为的对错分不清楚,所以应该得到周围人的谅解。这次的电梯事件之后,微博上仍有不少人认为:“两个男孩子年龄比较小,没有预见后果的能力”,“网上的批评太过分,他们毕竟只是恶作剧,谈不上作恶”。

其实,最大的恶,就是作恶而不自知。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如果他知道他是在犯罪,下手的时候会手软,但是如果他不觉得这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就会表现得极为凶残。

记得有一类人由于生理原因,天生就没同情心,杀起人来毫无心理障碍,容易变成连环杀手。

那些看似麻木的家长,其实是自己在作恶。而我们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文明的标志,就是知道什么是恶,什么不能做。孩子生下来不会有恶,出了问题,家长都逃脱不了责任,因此每一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两个不懂事、没教养的家长,没有例外。

几个月前,我在《锵锵三人行》上和窦文涛、李菁专门做了一期关于熊孩子的视频。他们问我在美国遇到熊孩子闯祸怎么办,我说很好办,家长该坐牢坐牢,该赔钱赔钱,而且美国的伤害赔偿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上千万,你家孩子有本事在幼儿园打人的话尽管打,回头找家长算账就好。因此,美国熊孩子并不多。

美国总体上讲是一个对孩子很宽容的社会,但是孩子真闯了祸,不会因为“年纪小就不处罚了”。2002-2003年,美国出了一个未成年的连环杀人犯,罪当判死刑,但是年龄不够,于是判了他到18岁时被处死。这个少年随后几年在监狱里活着就是为了长大到18岁被处死,并且真的就这样被处死了。虽然想起来有些悲哀,但是想到受害者,这种处置是公平的。

对于没有闯这么大祸的孩子,有什么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家长(或者监护人)只好代劳了。因此,家长们如果不想自己坐牢,或是赔出天价的钱以至于让自己破产,会管好孩子的。更何况,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等他的年龄走在心智前面时,这个世界就不会包容下去了。

——吴军《第271封信丨每个熊孩子后面都有两个不懂事的家长》




三、永远只选择鼓励他人

我自己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也零零散散地记录了很多自己的原则,有关工作的,有关生活的,有关家人的,有关方方面面的原则。虽然还不是很系统,虽然还在不停地修正,但事实就是:

1. 有原则比没有原则强;

2. 有零碎的众多原则比只有几个原则强;

3. 有系统的原则比有零碎的众多原则强。

我从 2005 年开始在网上写博客,如果你从那时候就看我的文章,应该会知道我所坚守过的原则:

1. 永远只选择鼓励他人

2. 绝不与他人公开争吵

3. 相信试错常常是进步的唯一途径

4. 相信 “教” 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5. 长期保持耐心才能看到最后的结果

6. 做了再说,而不是说了也不做

......

——李笑来《为什么你在关键时刻总是选错?》




服装业=金融业 (4篇,170710功课)_第1张图片

四、服装业=金融业

1. 服装业与制造业

服装业显然是制造业,它就是制造一个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产品,让你遮寒、遮羞。这就是服装业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最低的层次。

2. 服装业与媒体产业

服装业还有第二个层次:服装业是一种媒体产业。 每一个服装企业,哪怕是从事纯服装制造的企业,它也是在从事媒体业。

举一个例子,维多利亚的秘密,它每年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以那么大的声势在伦敦搞发布会?那就是典型的媒体发布会。它借助于一个刻意营造的场景,把它要表达的信息让所有的人感知到,接下来它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大量的印刷、复制它的产品。

服装是一种媒介,并不仅仅是指服装上所传导的信息,超越服装的大量隐性信息也随着服装被发布出来。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例,它选择了一种内容定位——只为瘦人打造的一种内衣产品,把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排除在外了。但是不要紧,当它制造了一个门槛,制造了有限准入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并不那么瘦的人也很希望穿上这样的内衣。所以,它通过制造有限准入的感觉,发布了这种服装所具有的特权。拥有了它,你就加入到了某一个人群当中。事实上,我们购买服装早已经超越了遮羞、遮寒的水准,而是追求一个随身携带的徽章、标签、旗帜。借助于某种服装,我们会获得某种融入感、安全感和优越感。而这种感觉,就是服装公司精心营造的信息,让我们去消费。

维多利亚的秘密还使用了一种手法,那就是礼品经济。礼品经济的特点是:购买者和消费者常常是分离的。 购买者购买的是消费者的欢心,而消费者的欢心是很难定价的,这种定价叫情感定价。 比如脑白金用的也是这样一种模式。你可能并不认可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价格也可能高得离谱,但是你并不在乎,因为你买的不是这个产品,而是使用这个产品的人的欢心。维多利亚的秘密在做产品发布会的时候,就已经在悄悄地制造一种信息: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够赢得你所在乎的女士的欢心,所以男士会去购买这种性价比其实很低的产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服装业称为媒体业。

3.服装业与金融业

服装业的第三个层次,就是金融业。

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物理性产品,怎么会是金融业呢?麦克卢汉所列举的26种媒介里头,有一种媒介叫货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媒体,它承载的信息是一种被认证、被背书的关于信用的信息。麦克卢汉把货币称为穷人的信用卡,也就是一种无记名的信用卡。你拿着这张纸,实际上拿的是一个信用。就那么一张纸,商家就会给你一大堆产品。原因就是他拿着这张纸也可以换很多的产品,所以它承载的是一种关于信用的信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说服装业是金融产业。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货币的发行都必须要有一个央行,我们之所以都接受一种货币是因为央行为这张货币背书了。一张美元上面会写“In God We Trust”——以上帝的名义我们信任这张纸,上面还有财政部长的签名。这些东西都是在告诉你,这是一张值得信任的纸。因为它是媒体,它承载了重要的信息,它的价值就不再是这张纸本身的价值。在美元里头,一美元和一百美元是一样大的,据说一张一百美元的纸的制造成本是6美分,我们暂且相信它是6美分,但为什么一张6美分的纸它值一百美元呢?原因就是它是信息,而不是一个物质。我们看到这张纸的时候,看到的是它的面值,而不是它本身的价值。

听到这里,买过奢侈品服装的朋友就有点感悟了。媒体上经常会说,某品牌服装实际的制造成本只有一百多块人民币,可是它为什么能够卖到四五千甚至上万呢?原因就在于它的价值不是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所代表的这种面值。当你拥有了这个服装的时候,别人认。别人认,这就是它的价值。当你不拥有这个服装的时候,你就被排除在外。或者说,一套服装就是一个票证,拥有了这个票证,你就能进得去某个地方,没有你就被排除在外。

那服装业的央行在哪呢?在巴黎和米兰。这不仅是因为每年巴黎和米兰都要举行豪华的、声势浩大的服装发布会。还是因为巴黎和米兰已经代表了某种信用,或者说代表了所有人心中都认的一种价值。那么,有这个央行背书以后,从理论上说,这个货币就可以在全世界通行了,剩下的事情那就是印钞了。

以前经常听说LV的包包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不过就是人造革,生产成本也是一百多块钱,我们中国人还得跑老远,漂洋过海去香榭里舍大街排着长长的队去买那一个包。原因很简单,我们买的不是包,买的是一种货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服装业就是一个货币体系,或者说是一个金融体系。

原来奢侈品的价值是这样来的。好奇的是米兰、巴黎这种服装央行的地位是怎么得到的呢?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地位是由国家背书的。

我们知道,印刷厂是很容易开的,但是央行是不能随便开的。一个国家的服装业是否发达不在于你有没有那么多的服装工厂,而在于你有没有自己的央行。

——吴伯凡《7.10丨服装业=金融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装业=金融业 (4篇,170710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