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对象:家有4-12岁孩子的家长或者养育者
关于本系列:关于指导儿童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的文章
阅读时间:约5-7分钟
孩子的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情绪管理和交友管理。
父母在忙,也要为孩子进行时间管理训练。我们作为父母,或者养育人,需要了解儿童时间管理涉及的几个心理学概念:试错说(不断试错)、成功效应、最近发展区、焦虑曲线、新旧脑说。
一、试错说(不断试错)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并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孩子的成长包括教、学和习三个阶段。
“教”,是指教学,强调父母的“教”。
“学”,是指“学习”这个过程,强调“习得”;从桑代克的试错说,我们可以知道,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地犯错误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试错、错误递减的过程,“习得”至少需要21次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的是“鼓励和肯定”,父母不要对孩子的“不好”做评价,更不要批评孩子。
“习”,是指习惯,“外驱力”“三表一录”帮助孩子“主动学习”,至少不断重复180天,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二、成功效应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即形成“成功——自信——又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成功效应”。
与成功效应相对的是失败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失败效应和成功效应一起合称为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跟任务是否容易成功完成有关,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使他们感到内心的愉快和愿望的满足。
三、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
在最近发展区内,成人或是同伴的帮助的实际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用模仿的方法示范、列举实例、启发式提问、由成人进行监督,以及最重要的—作为发展的积极因素的集体活动等。
维果斯基认为:“如果儿童在最近发展区接受新的学习,其发展会更有成果。在这个区内,如能得到成人帮助,儿童比较容易吸收单靠自己无法吸收的东西。”
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如果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么孩子的发展就是良性循环的,比如将目标定位为“需要使劲向上跳,才有可能够着的苹果”,和“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的苹果”,后者对于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进行目标管理训练时,注意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是否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焦虑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的心理学研究证实: 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焦虑曲线)。
焦虑曲线体现了一个人承受的压力和压力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呈现出乏力区、舒适区、发展区、潜能区、破坏区。压力会带来心理焦虑,随着压力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焦虑程度也会发生变化,而心理焦虑程度的提高,在前四个区域内,人们的行动力增强,产生压力效应,绩效提高。但是到了破坏区后,压力效应反而迅速减低,工作效率低。
在乏力区,压力效应很小,没有压力而言,因此,总处于一种乏力状态,绩效低。
在舒适区,压力效应虽有,但不太明显 ,在该区内,人们感到很舒适,“站着就能摘到果实”,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只是一般应付即可。
在发展区,压力效应强度增大,进入发展区压力增大,为了减轻压力,回到舒适区,人们便做出了各种努力,从而产生了“跳一跳摘到果实”的高绩效。
在发展区人们如果要想产生高绩效就必须付出努力。
在潜能区,绩效达到了极致水平, 是一种超能力的发挥。在常规情况下,人们遇到这一区域的压力是无法应付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动用潜意识中的潜能,以致产生“应激性”的压力效应。
在潜能区人们欲要产生压力效应就必须做超常的努力。
在破坏区,压力效应迅速降低,以致于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即:在这一区域,人们面对强大的压力已无能为力,十分沮丧,在行为上表现出放弃、倒退的行为,有时还会出现精神崩溃、心理受挫、行为时常等变态现象。
焦虑曲线表明,如果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中等焦虑水平之前,即从乏力区到潜能区之间,父母的提醒、催促会加大孩子的紧张程度,孩子的工作效率是越来越高的。但是超过中等水平,孩子立即进入破坏区,工作效率迅速下降,甚至是负的。
父母根据焦虑曲线的规律,要把孩子的任务和目标定位在舒适区和潜能区之间,舒适区、发展区、潜能区的任务按照三分之一的法则来制定,大致对应简单任务、中等任务、复杂任务。然后根据任务赋予不同的奖励值。
五、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当孩子写作业或者做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断地提醒、催促、唠叨、批评、职责,就会产生超限效应。父母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如果孩子不听,不是他不懂道理,而是他不想做,因此父母要想办法激发孩子“想”做事的动力;可以通过调整“三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父母不断地说,两遍、三遍...就会发生超限效应,引起孩子的不耐烦,甚至逆反。
六、新旧脑说
新旧脑说:我们把大脑可以分为新脑、旧脑和脑干。脑干是生命的基础,支配内脏器官,调节身体各部组织,新脑(意识层),统治知能、情绪和支配;旧脑(潜意识层基础),是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以及干劲的源泉,也是人天生本能的基础,支配食欲、性欲等。
新脑(意识层)和旧脑(潜意识基础)不能够同时活动。心理学家把新脑和旧脑比喻为骑士和战马,新脑是骑士,旧脑是战马。优秀的骑士骑在强劲的马上,与马合为一体,能充分发挥潜能。有干劲的孩子往往如此。而软弱的孩子的脑部犹如胖子骑在骨瘦如柴的马上。
有干劲的孩子的脑功能: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轻易对人产生戒心,旧脑(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各方面活动都能产生很强的功能,做事也热情有劲,因为他不紧张,血液循环顺畅。他有自主的能力,凡事不需要听从别人的安排,信心满满,做任何事亲都能集中精神,因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软弱的孩子的脑功能:每天被妈妈骂的孩子,会变得恐惧不安,对别人充满了敌意,新脑过分活动,如此一来,便妨碍了旧脑的生长,丧失了创造力以及干劲。由于太过紧张,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好,敏感且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到了上学时间,边说肚子疼。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父母只看到孩子粗心大意而采用“狼追型”教育,提醒、唠叨、催促,甚至对孩子吼叫、责骂的时候,就会产生超限效应,这时,孩子的新脑会很活跃,旧脑会像电脑死机一样,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干劲和积极性都处于罢工状态。
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及时鼓励孩子做得好的行为,那么孩子的新脑会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旧脑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干劲和积极性等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持之以恒就会培养出有干劲的孩子。
表现在焦虑曲线上,就是位于舒适区至潜能区的部分,产生积极的压力效应,绩效很高。
2018年3月14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