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1827天】:“国际救济会”

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1827天)

1945年元月15日(周一)遵义,阴,偶见阳光。晨约 6°C。房内夜晚仅 1°C,27.60"。

        战事:  东欧,自布达佩斯至尼曼河一千多公里范围,苏联军队发动攻势。

        晨七点起。八点至湘江戏园,参加纪念周活动,到会者仅百余人。请熊佛西演讲,题为"最近的一些感想",讲近来国民志气之消沉,此次湘桂溃军及难民情况,表露出各种弱点。但他认为,实行宪政可以补救一切。活动完毕,偕熊至"内地会"内之国际协济会,约会中(国际协济会)贵阳分会执行干事惠全安、《大刚报》采访主任黄邦和,至大众餐厅早餐。据惠全安讲,国际协济会救济难民经费原来只有两千万元,因贵阳难民增多,十二月份即用了三千万,一月份增至四千五百万,主要用于施药、供给棉衣与救助难民儿童。此外,则接受上面所交与之工作,如办理难民收容所等,与社会部谷正纲部长互相策应。此次本有四五万难民均欲向四川进发,经过谷部长努力,均留在了贵州。又说,协济会对于难民每人给五百元,遵义部份已发二百六十万元,而县政府则每人发六百元,难民可得一千一百元,但也维持不了多久。黄邦和,江西中山大学毕业。据讲,《大刚报》开始是在郑州,由中宣部办,经汉口、长沙、衡阳、贵阳来遵,将至重庆想办法恢复,现已归由私人办,社长茅健吾,主笔系我幼年老朋友俞颂华。

        午后洽周来寓,为学生在壁报上攻击特务工作之徐名冠事,徐系电机系学生。

        两点至次东门工厂,看新建之化工实验室,并看有地一方,计七分,索价三万二千,乃一金工场之工人所有者,决定购办。

        三点回旧府中办公室(子弹库)。教部派秘书任泰(东伯)来视察贵州各校,与之谈一小时。知原来黯先之意拟张道器、傅启学,张不愿,遂派人调查迁移及生活调整问题。

        五点回。1938级农经学生孙槐生来,请我明日为其证婚,新人名王秉仪。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1827天】:“国际救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