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为何爱找高血糖?

骨折为何爱找高血糖?_第1张图片

张女士在下台阶时不小心崴了右脚,当时并不疼,也就没太在意,以为涂点药休息几天便会好转。然而,1周以后,她发现自己的右脚越来越肿,看起来有点歪,和左脚不对称,走路很别扭,总是使不上劲。张女士只好到医院就诊。医生询问了病史,并进行手法检查后,高度怀疑张女士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踝关节骨折。随后,张女士的X线片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推测。


张女士感到很奇怪:

自己还未步入老年,为何已经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一个小小的崴脚,怎么就骨折了呢?


以前总认为骨折是很疼的,为何自己不怎么疼还能走路?医生为她逐一解答了这些疑惑。原来这一切都得归因于糖尿病,张女士正是一位糖尿病老患者。

骨折为何爱找高血糖?_第2张图片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三多一少”外,还常常有一“松”,即骨质疏松。据统计,约有一半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

原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日积月累,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据测定,健康人24小时从尿中排出的钙质为104±20毫克,而糖尿病患者却要排出195±106毫克,两者相距颇大。

糖尿病患者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另外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障碍外,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促发骨质疏松症。

胰岛素不但对糖代谢至关重要,而且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骨骼是以蛋白质(胶原蛋白)为基质,大量钙沉积于上而成的。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


另外,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肥胖和运动量减少的情形,骨骼由于力量刺激不足也会出现骨质量下降。


虽然崴脚时力量不大,但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导致身体肌肉力量下降,而良好的肌肉力量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在摔倒时起到卸力缓冲,保护骨骼和关节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的这种自身保护能力变差,容易发生摔倒,出现骨折。


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它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过高以后,机体内产生很多毒性物质,如果糖等造成的。这些物质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比较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肢体双侧对称性的痛觉减低。其实,疼痛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痛觉降低后,人体由于对疼痛感知不明显,会忽略损伤的存在。不加以保护地继续活动,反而导致损伤加重,软组织和骨骼延迟愈合。


张女士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出现了严重骨折,而并没有获得及时的救治。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尽早发现血糖异常,进行科学的血糖管理,减少并发症。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增加活动量,提高骨骼质量,对于活动中出现的损伤,要及时就诊,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链接:

糖尿病人别忘了补钙

在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的今天,骨质疏松这个隐形杀手也随之而来。骨质疏松症可引起腰酸背痛、浑身无力、小腿抽筋,容易造成骨折、驼背、身高缩短等。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如再因骨质疏松发生股骨颈骨折、腰椎骨折等情况,就会长期卧床不起,进而引起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处理不当,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会受到极大威胁。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警惕骨质疏松症。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同时测定血钙、尿钙,或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早期发现,早作处理。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首要是积极控制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处理与一般患者相同,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等等。

糖尿病患者补钙,一般主张食补为主,药补为辅。食补尤以牛奶为佳,但糖尿病患者应少吃饱和脂肪,宜用脱脂或低脂牛奶。食补不够,可服钙片,还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维生素D、双磷酸盐、降钙素等。

对于糖衣或含有乳糖的钙片,糖尿病患者也不必顾虑重重,其糖含量很小,不会影响血糖。

还应该指出的是,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慎用雌激素。雌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糖尿病。这种情况可用降钙素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蔡宏

徐栋华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你可能感兴趣的:(骨折为何爱找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