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

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忙忙乱乱间,今天已是初十。

我们在奔波忙碌与憧憬期翼中迎来新的一年,忙乱仓促间把守岁迎新、亲朋相聚、喜庆团圆的春节过成了一场觥筹交错的狂欢,每个人脸上写着的喜悦与惬意却又在逐渐慵懒和松弛的筋骨里透出无奈与敷衍。都说现在的年越来越没了趣味,其实是我们这样的抱怨已经成了习惯,以至于忽略了年的意义,不愿去体会也无意去传承。

年节里忙里偷闲,整理品读了丰子恺、老舍、冰心、鲁迅等十余位老先生关于过年的文章。

在名家巨匠的笔下,中国的年真是有着宗教一般的圣洁与严谨,每一篇文章都记录着详实的旧年历春节的过法,都是关于中国新年习俗最写实、最民间的记录。请神祭灶、掸尘扫房、蒸花馍打年糕、贴春联请门神,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细致,容不得忽略和打扰。那些关于年的仪式、规矩、敬畏也都标记着中国年文化的魅力和庄严。

从除夕年夜饭的团圆到饺子里吃到铜钱儿的吉祥,从三十儿晚上等着穿新衣的迫切到炮竹四起震耳欲聋的欢愉,从腊月就开始的讲究与虔诚,从小年就开始的热闹与喜庆往往过了十五都久久不能消散,满满都是中国年的味道。

只是丰子恺说

“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是忘不了这种好滋味。但叫家里人照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老舍说

“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

冰心说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言外之意,童年的春节才有热闹的锣鼓喧天。

莫言则更是直白,题目就叫做“怀念小时候的过年”。

不论是活在十九世纪的丰子恺、老舍,还是活在当下的莫言,不论是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冰心老人,还是只浅尝了半盏人生的我们,都好像无一例外的怀念小时候的年。于时间而言,在丰子恺、老舍、冰心感慨年味渐淡时,莫言却是正当享受新年欢愉的孩童,而当莫言感慨年也无趣时,我们却依旧在年的味道里蹦跳着长大。

对于过年的心情,虽身处不同的时空却有着相同的感慨,想来,并不完全是因为年的味道淡了,而是我们对年的期盼少了,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年的仪式感渐消,而是我们少了对待各种仪式的趣味。

没了孩童一般的天真,少了对这个世界好奇的眼睛,因此,所有事物都将渐渐失去色彩。

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也怀念小时候的年。

爷爷在世时我们家的年过得很是隆重。

那时我们住平房,每家都有独立的小院,每逢春节,爷爷便会早早在院子里撑起锅灶炸丸子、炸麻叶、熬煮各种肉食,蒸馒头也蒸花馍,爷爷做的花馍就是用面捏成的四方的形状,四个角各放一颗枣,还会用面捏成小刺猬、小鱼的形状,而我就会学着大人用剪刀在小刺猬、小鱼的身上剪出刺和鳞片,因为总剪不好,蒸出来的小动物总会像受伤一样,但一个个也是形态各异,憨态可掬,记忆中那总是最开心的劳动时刻。

当然,也有会像梁实秋先生写的那样不喜欢过年的心情,他怕的是熬夜守岁和如捣蒜般的磕头,而我则是最怕醒来听到妈妈在厨房咚咚咚剁肉馅的声音,因为妈妈总会早早从床上赶起我和哥哥们加入到剁肉馅、洗菜择菜的劳动中,对于正年少贪睡的我们的确算是烦恼了。过年的那段时间家里总有干不完的活,我和哥哥们也总会以各种借口溜出去玩耍,享受那种和我妈勾心斗角战斗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真的竟也是一种别样的欢乐。

那时每过一次年家里的长辈的确是要做许多辛劳的筹备,春联福字、新衣鞋帽、需囤积的米面粮油,那时的扣肉、狮子头、小酥肉、粉蒸肉、八宝甜饭这些吃食不像现在一样从饭店就可以买来现成的,都是长辈们亲手仔细加工出来的,味道自然也是妙不可言。直到我结婚后每年妈妈还会把亲手做的丸子、扣肉、狮子头、小酥肉、粉蒸肉等等打包好拿给我,还会细心的把各种名称用标签写好贴在袋子外面,总让我能深切感受到在家过年的味道。

那时日子虽然过得简单粗糙但在过年却也是每一天都忙碌有序,好像总有好多东西要准备,也总有好多的快乐要收藏一样,家里总有叮叮当当锅碗瓢盆碰撞的热闹。

但虽然事物繁杂却也从未听过长辈们有过诸如“这年过得好烦、过得好没意思”的抱怨。在他们心里年是为孩子们过的,自然会有欢愉的心情。

我们小孩子更是享受过年里不用学习可以尽情玩乐的时光,循着糖果的味道在大人们的彬彬礼节中嬉笑追逐,甚至可以为了得到一份5块的红包而欢呼雀跃。大年夜通宵的看春晚。还记得射雕英雄传热播的那几年,每逢过年我们都彻夜的看郭靖黄蓉,各个都想练就一身武侠功夫。

孩童时过年的欢乐,真的是简单纯粹。

孙犁说“这就是童年的春节欢乐。年岁越大,欢乐越少。”

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年岁越大,欢乐越少。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吧。


时光的流转,我们增长的不止是年岁还有周遭如杂草般的所谓生活阅历。我们不再随意表现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快乐。没有了孩童般的敏感和轻盈,只剩下沉重的筋骨和臃肿的皮囊。我们渐渐变得懒惰,习惯于对肤浅和表象的依赖,弱化了对内涵和本质的追寻。就比如对过年的态度,只热衷于热闹和聚会,却忘了传统和文化。而这些,终究是因为我们过早的丢失了孩子般的简单与天真。


我们不再敬畏规矩和讲究,觉得繁冗刻板;我们不再欣喜新衣和美食,觉得司空见惯;我们更不会再像长辈们一样把每一样物件儿都精心擦拭,让每一个存在都光鲜伶俐的如我们一般庆祝新年;我们不会亲手准备美食、烹炸煎煮,不会享受在油烟的厨房提防儿女偷食的乐趣,甚至不再亲手包饺子……


春节,曾熬过了了国民政府下令废止的劫难,也熬过了文化大革命“移风易俗”的悲哀,却终究不知能否熬过我们越来越远离的孩童般的纯粹。

我庆幸丰子恺、老舍、冰心、鲁迅等名家巨匠将中国年的传统习俗细致描绘,甚至有的作为教科书来丰富每个国人对年的理解。但即便是书上或文章里关于年的传统习俗写的再生动细致,也需要生活中去真实的体会才行。

我们儿时每一次关于年节喜庆的余味都源于长辈们周全的准备。长辈们用辛劳和示范,身体力行的为我们传承了春节的习俗和讲究,可我们的孩子又将从哪里传承和延续呢?

我们逐渐长大老去,可以任性的感慨失去、可以任性的不再努力,甚至可以任性的不再前进,可以把生活中所有的简单纯粹都包装设计,让但是却切断了我们的后辈体验完整人生的乐趣。

我们没了孩童般对过年的欣喜,抱怨声中消磨了孩子的向往;我们没了准备年货合家欢庆的喜悦,敷衍声中吞噬了孩子的灵气;我们没了年节里规矩讲究的遵循,随性随意间泯灭了孩子的精气神。

不能因为我们不再是个孩子,不能因为我们没了新鲜乐趣就忘却了去传承和发扬,没有体验的教育终究不会深入骨髓,没有示范的传统终究不会传承沿袭。

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对每个中华儿女来说了解、实践并传承春节民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接续复兴,更是对华夏文明的敬畏和尊崇。

我们都在怀念小时候的春节,但愿每一段被怀念的时光都能唤醒我们作为孩子的趣味和欢乐。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一样,用好奇的眼睛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个春节。

像孩子一样去盼望那种隆重的相聚和周到的庆祝,盼望那种所有事物都有着面面俱到的新鲜的感觉,从一颗糖果、一盏新茶、一件新衣到焕然一新的床品、窗帘和锅灶,当然,还有焕然一新的心情。像孩子一样去笃信一年来的固步与迟钝、灰色与繁杂,都能借着“除尘布新”的当儿揉碎、扬起、风干。像孩子一样去认同年就是旧的终结新的开始,过年,就是把一如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的这一天重新做了纪元,用各种庄严与虔诚唤醒一年来因为疲惫、因为却步或是因为情绪而即将熄灭的火苗。像孩子一样去祈盼我们每个人必定会因为新的开始而多了期颐和希望。

愿我们的孩子也能将儿时嗅到的年的味道回忆到时光老去,让中国的年文化代代相传。

新的一年,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我们永远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