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类广告主可能遇见的问题

最近,BiddingX品牌类广告业务迎来了重大突破,感谢yami和高远给我们广告业务带来的新气象。

同时我们也看到产品和其他部门同事配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希望一起探讨一下有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case by case地探讨这些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尝试形成制度。

1. 三方监测投放后才发现不可用。

这个问题很严重,作为产品,而且面对一个多次确认过可用的功能,我是负首要责任的。
但在公司品牌美誉度,甚至财务的机会成本维度上,团队里没有一个人能承担这个损失。

从产品角度,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任何功能都有可能出现任何bug。一方面,但凡人就有可能粗心,有人去背责任没问题,但业务的损失不是找个人背责任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业务的复杂程度是空前的,很多时候,变化远多于计划,如果系统通过有限的测试去覆盖无线的业务可能性,无疑是形而上学的。

但是,也许可以形成一个的制度,甚至Plan B去预防风险。如,面对大(品牌)客户,将来运营在投放前可以考虑先做少量测试。

在非品牌客户的情况下,监测有问题,我们是可以快速反应的,因此大多数情况我也敢拍胸脯保证没有问题。(因为问题带来损失期望较低。)然而,品牌类广告主反馈周期较长,希望尽量测试对数,再进行投放,一切和金钱相关的产品流程,稳定都是优先级排第一的。

2. 渠道是否支持自定义代码问题。

个人认为,这个主要是沟通问题。
高通项目为例,我这边接触到的信息点(kick off会议):

  1. sizemek监测viewable&brandsafety;
  2. js投放;

结果投放前才了解到:

  1. 所谓的监测投放不是通过监测链接,是直接sizemek adserving js支持。(这相当于新功能,面对新功能需要更谨慎的);
  2. js投放系统支持,但不代表渠道在动态创意方面能顺利投放。

整个项目的背景就产品角度讲,十分模糊。因为整个需求沟通过程中,大部分没有参与,也导致缺乏准备和背景。kick off日期比较晚(kick off几天后开始投放)。很多正式的沟通内容,都没有reference的(pc和移动各50%我没印象收到任何邮件,是后来口头从优化师得知kick off上有提到这个信息点)。后续也并没有我需要跟进或者说确认的关键点。

目前团队中,我是感觉到很多时候信息高度不对称。这种情况下,参与度低,也容易出现较大失误,而且最重要的人力成本将主要用于沟通。

(PS:文档方面,目前产品团队已经开始补齐,后续上线会有release以及文档)

希望对(重要)广告主形成虚拟团队,虚拟团队对应角色尝试从头(尽早kick off)到尾跟进并且尽可能地信息透明。
虚拟团队的project manager最好能做好协调的沟通,因为很多工作的协调目前看来都不能协调好。特别是人力资源这块(这是全地图嘴炮,我也做不到,lily可以做得比较好。),因为优化师在我看来工作量很大。(广告主迭代太厉害)

3. 移动端相当少渠道支持自定义代码。

和上一个问题本质是同一个问题。
哪些渠道支持自定义代码,wiki上一直有纪录。直到最后一天才联系我确认,有点太晚了。(PS:我承认wiki的记录不够准确,这里主要指确认时间比较晚)
从需求确认的第一天就应该了解到那些渠道可以投放而非投放前一天,导致匆忙技术上线。

4. 移动端为什么使用sizmek代码?

如果一开始产品团队进入到项目应该对整个问题也会有了解才对。目前状况是直到投放后第二天才发现sizmek对移动端仅仅为了viewable。如果尽早发现这个问题,可能移动端的投放有变通的投放方式。

希望产品尽早参与到项目,也更多地与商务进行沟通。

5. 客户对与人群的数据需求

作为DSP,拥有人群并为广告主提供人群定向无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商务,向客户履行合同的人群条件也是相当职业的经理人品质。
但在这个case,“以终为始”是一个更好的工作方法。
这是指先研究对方是如何评估效果,再根据这个倒推流程和功能。移动端的人群缺乏和无法评估人群(除腾讯系)是行业共识。如果为了这个功能在产品技术花大精力解决我认为并不值得。(PS:很高兴百度跨屏人群在这个节点可以尝试投放)

6. 作为产品没读过IAB的大部分协议。

直接导致viewable,recordable这些概念不熟悉。 作为产品,我们更多更主动去了解行业的相关信息,更高的要求自身。

以上的情况,个人认为很多情况下,源于产品和商务、市场间的配合(沟通)较少,参与度低。需求来到产品面前的时候,已经简化到一个无法辨认的程度。业务人员也缺乏产品人员在技术方面的敏感度。

这种情况不好,产品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业务一线才能了解广告主最实际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把握需求的紧急程度,并提供基于产品的帮助。毕竟,你也和我说这个功能紧急,那个也和我说这个功能紧急,在我看来,就都不紧急了。

同时,这里再次感谢lulu哥、刘伟哥团队的迅速反馈。特别是搬家两天里快速响应高通客户需求。也感谢优化师团队加班加点面对客户,坚决执行广告campaign。

很多坑可能都会踩过一遍才能警惕,这也是年轻团队的必经之路。很多观点非常片面,也希望大家一起探讨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产品更好支持业务发展。
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牌类广告主可能遇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