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村上春树

奔跑的村上春树_第1张图片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书名: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村上春树

读书时间:2016/04/16~2016/04/19

01

村上春树,出生于1949年1月12日,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是日本小说家、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是1987年发表的第5篇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作品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出版于2007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随笔文集。

02

对于我这种伪文艺青年来说,村上春树于我就是那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逼格的《挪威的森林》,大一时读的,当时惊为黄书。后面对于这个日本当代几乎可以说是旗帜般的著名作家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前后那段时间网上对于这位作家的讨论了。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网上有人推荐村上春树这部近乎自传性质的随笔散文集,便找来读,读罢才知道,原来这位村上大人竟还有如此之多我不了解的故事。

(1)村上春树是一个酒吧老板

我一直以为像村上春树这种名作家,应该是科班出身,不曾想,原来他起初是一个酒吧的老板。他跟夫人一起开了个小酒吧,生意做得也很不错,只是在一个偶然机会里,村上春树蒙生了创作的念头,在第一篇作品《且听风吟》创作完成,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村上便开始了一边开店一边创作的生活,最后为了创作,便将收益不错的小店转手他人,安心做一个职业作家。这个背景让我明白一件事,很多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你以后会做些什么。人生真的是长得很,未来的时光充满了不确定性,千万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过早的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已经定型了,我们应该乐于并勇于接受各种变化。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尝试,很有可能在某个条件下,你的契机就到了。

(2)村上春树是一个跑步健将

奔跑的村上春树_第2张图片
奔跑的村上春树

在我的臆想里,凡是职业作家似乎都是身体孱弱的,喜欢熬夜,烟瘾大,不修边幅,似乎这样才符合一个职业作家的形象。看了这本书,被村上春树的“另类”所惊叹。这位当代著名作家似乎在一段时间里面是将跑步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主业来进行的。从30几岁开始,便坚持每天跑步10公里,风雨无阻,更是连续参加了20多届的职业马拉松比赛。马拉松这项运动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参加一次,而且是一辈子都可能不会产生去跑马拉松的想法。作为锻炼来说,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走步、打太极、健身器材这些内容。

像村上春树这样把跑步这件事执行的如此极致的,恐怕真的是对这件事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求。且不说这连续20多次的马拉松职业比赛是何等的困难,单单只说每天跑10公里这件事,就足以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了。任何一件事情,能够持久的做下去,并形成习惯时,那这件事无论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对于执行者本人来说,或许就如一日三餐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了。这对于我辈来说,着实是一个鼓舞。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件事,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那么,就不要停,咬牙去做,持续的做,直到把这件事顺利的培养成习惯,自然便水到渠成了。

03

这是一部随笔散文,是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感悟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完成的,文字的可读性自不必说,这里把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让我有所触动的一些段落、句子摘抄几句如下,与君共飨。

“为了改良泳姿,我跟随过几位游泳教练,可未能遇到令我满意的人。世间游得好的大有人在,能巧妙的传授游法的人却不多见。这是我的真实感受。教授小说的写法也很困难(至少我不会),而教授游法之难似乎不亚于它。并不限于游泳和小说,运用陈词滥调、依循陈年老法、教授老生常谈的教师虽然不少,但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别出心裁的则为数甚少,几乎没有。”

我想起一个小故事。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每天都会在黑板上留一道题,晚自习时请班里的同学轮流给大家讲解。这个时候会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班里同学们理解得最好的那位讲解人往往不是数学成绩最好的,甚至连上游都算不上。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擅长什么跟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别人是两回事。而这件事情给我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总有些时候,你是不能完全依靠“老师”的,你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理解一件事。

“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

这话写得既实在又绝决,给自己定一个底线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突破这个底线的能力是强者跟弱者的主要区别。没有人天生就一定是成功的,太多的失败者只是输在了总是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很习惯于给自己的放纵、无能找理由。对自己不够“狠”的人,怎么能够做出让别人为之惊艳的“狠”事来呢?

“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原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不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此言非自夸: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

这段话生动真实的道出了写作的真谛,所有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年轻人们都应该好好的去读一读这段话。天赋才华这种事情似乎是天生的,但是对于写作这件事后天努力仍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写作,其它工作也大致如此,都如同凿孔取水,太多的人希望找到一口井,能够源源不断的从中取水,期望这井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可以一劳永逸。而一旦现实将他们的梦想碾压,这口井干涸了,这些人可能更多的是抱怨咒骂,却不会拿起凿子,赶紧去钻另一口井。写作也好,生活也罢,我们不仅要有打井取水的能力,更要充分做好井干水尽的准备,随时去打另一口井,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高手,你会知道哪里会更容易打出水来。

——THE END——

笔力拙劣,用字千许,不足展示此书之万一。读书这件事就跟去商场买衣服一般,总有适合不适合,必有喜欢不喜欢,强求不来。对村上春树感兴趣的读者们,建议去读一读这本书。我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因为这本书,我对村上春树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接连读完了他《海边的卡夫卡》、《且听风吟》、《舞!舞!舞!》等多部作品,颇感愉悦。)

你可能感兴趣的:(奔跑的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