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你和我

1

每次有人和我说你家妞好乖好懂事,好喜欢她呦。

看到妞,好想生一个的姑娘,不像我家小子太调皮了。

就特别难受。

虽知道大家都是真心喜欢妞,肺腑之言,不过做为她妈,每次听到这类表扬还是心疼。

姐夫说不是每个女儿都会生的如妞一样,你姑娘这般也是因为你教出来的呀。是的,我现在毫无标榜自己教的如何好,而恰恰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2

妞在S在家的时候,就会特别的活泼,脸上的笑容也是多的要溢出了。特别喜欢躲在一旁看她撒娇的样子,那才是六七岁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可是跟我在一起的日子,她大部分安静,懂事,操心,想的多,敏感,做事顾前顾后,总能感觉她比同年的孩子多了许多不必的包袱。而在外面,她呈现出来的是懂事,礼貌,独立,人见人爱,嘴巴又甜的乖乖女,也只有我晓得她一直过的小心翼翼,小小年纪却很在意别人对她的反应(好心痛)。

3

妞每次拿到奖状都会拿在手里,直到把它交给我手上才肯松手,经常手中的汗珠把奖状揉腻不成样子。开始以为她是没时间放在书包里,可是几回下来,还是同样,就问她,她的回答让我好惭愧不已。

妈妈,如果我每次都可以拿到表扬信和奖状,你一定很开心,我拿在手里,你见我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妈妈高兴蕾蕾也高兴。

我考试考100,妈妈就会很高兴,妈妈高兴蕾蕾就开心。

我作业得了全优,妈妈会开心。

.......

妞愿做一切努力去讨好我这个妈。

能不让人心疼吗?

4

我就好像一块魔镜,这魔镜打开,妞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所以她觉得这值得付出一切。这种体验伴着着她长大,让她推论出,在对待外面的人,自己的存在感都有赖于讨好这些人,他们高兴了,魔镜打开了,她就存在了。(多让心疼的。)

也是为什么,好多的孩子在父母不高兴时候,会异常的懂事。人多的时候,就异常的调皮。在妈妈面前是这个样,在爸爸面前是那个样,爷爷奶奶面前又不一样。

孩子好像天生会通过妈妈的这块镜子的功能,让自身做一些调整,分为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好孩子绝对的好,坏孩子绝对的坏,好孩子是绝对爱妈妈,而坏孩子对妈妈就会有一些可怕的攻击,比如希望妈妈再也不回来,打妈妈,这些都是妈妈不能接受的。

而这些不能让妈妈接受的坏孩子,之所以出现都是妈妈这面镜子反射,如平常处理矛盾的时候能采取一些温柔更有爱的方式处理,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可以接受坏孩子的,这样孩子的好孩子和坏孩子两级分歧会缓和,慢慢整合在一起,学会宽容。

孩子一旦得到足够的爱了,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去顺着父母的意思了。缺乏存在感,孩子的价值感都会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特别听话的孩子,大部分婴幼儿(三岁前)缺乏与父母的互动。

“假如一心希望孩子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出一面冷漠乃至残酷的魔镜。”就是最好的写照。

5

波斯诗人鲁米也说过“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这面镜子瞧见了你,那一刻,我也是你。

看到妞的现状,我才看清楚自己。庆幸的是在能改正的时候,我发现了。想让孩子成为什么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努力做到。就算最后做不到,努力加油了,孩子也可以看得到的。

最后用这个话结束此文:世界在我眼中,而世界在你眼中的投影,绝非仅是世界本身,更是你自身。

镜子里的你和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镜子里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