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电视需谨慎前行 盲目跟风透支行业未来

人工智能电视需谨慎前行 盲目跟风透支行业未来

自“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个行业纷纷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融入到产品中。在电视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应用方面同样处于起步阶段,自然就成为了各大电视厂商实现产品差异化的突破口。

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系统将为家电企业带来收入超过470亿美元。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将成为家电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三月份开始,长虹、小米、乐视以及雷鸟(TCL)、创维等一大批厂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电视产品。

但是,如今市面上的人工智能电视,很多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电视产品仅能实现简单的语音交互,缺乏人工智能特有的“认知、判断、决策”能力,并不能算真正的“人工智能”电视。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为电视行业发展带来很多的新机遇,但厂商如果自身没有技术沉淀,只是为了蹭热点刺激消费而去盲目的跟风,只会在对用户体验造成伤害的同时,提前透支未来的市场。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只会“负能”电视行业,赋能将无从谈起。

人工智能在电视业前景良好

近年来,中国电视行业一直保持“量升价跌”的情势。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彩电市场的零售量规模为1195万台,同比增长8.9%;零售额规模同比下降5.9%,为353亿元。2016年1-9月全国彩电销量规模为3546万台,同比增长7.6%;销售额1063亿元,同比下降4.6%,电视行业需要新的概念来刺激市场。

人工智能电视需谨慎前行 盲目跟风透支行业未来_第1张图片

第一,我们来看近年来的电视发展浪潮,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台式机过渡到液晶屏,这些进步对用户来讲,无疑都是颠覆性的,都引起了一大波的换机浪潮。可以说,电视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每一轮的进步都是一些新技术、新概念推进的结果。

第二,目前电视的显示技术所达到的显示效果,包括4K、HDR等,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当下的显示技术创新实际上无法大幅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这时,便需要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更新用户对彩电的认知。

第三,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规避了硬件的方向,从软件和服务方向提升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应该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如今市面上的人工智能电视,虽然技术先进、品类繁多,但是人工智能电视目前并没有明确定义,界定不清晰、各品牌各说各话,整个行业的发展仅仅算是刚刚起步。

只有语音交互不能称为AI电视

人工智能电视离不开语音控制,但只有语音控制并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语音控制其实很早就加入电视,我最早接触语音控制是通过以前的电视盒子,它的语音功能只局限搜索一些想看的内容,其它例如、调节音量、关机等操作并不能实现。

另外我也体验了目前已经发布的几款人工智能电视,虽然不同电视所标出的语音识别率可以达到97%、98%,似乎可以对着电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这样的数据只是在特定场景下计算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有许多语音指令是电视无法理解的,最常用的其实还是片源搜索,其它例如一些热度排名、关键词搜索等功能使用频次并不高。

说到底其实还是因为它不够好用。语音控制不仅是初级的声音识别,更重要的是要有语义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与电视之间进行正常对话,目前已发布的人工智能电视这方面的能力显然还不够。

在各家人工智能电视中,语音交互功能经常被提及,但人工智能技术是个系统工程,上面我们也提到它还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远非初级语音操控那么简单。

AI电视需要长期全面的规划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领域落地为行业带来机遇,但在家电智能化的过程中,同质化、伪智能、概念化等现象大肆存在。各品牌扎堆人工智能,无论是主动还是形势所迫,皆需谨慎前行。

首先,各大品牌应将人工智能作为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战术。从过往的历程看,电视企业对于新技术、新概念的包装很多时候都处于短期利益考量,缺乏长期的规划。

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与电视的结合、与家庭互联网的结合,都处于起步期。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持久的资源投入,是很难真正建立起竞争壁垒的,只能成为短期营销的工具。

其次,应该挖掘除了精准个性化推荐之外的更多智能应用。从目前看,各品牌所谓的人工智能,主要的卖点还是在于通过机器学习,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总结来看,真正的人工智能电视,应该包括更多的场景应用,与家庭生活、智慧家庭密切联系,这需要电视厂商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一同去探索,也只有如此,人工智能技术才能真正赋能电视行业。

人工智能电视需谨慎前行 盲目跟风透支行业未来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电视需谨慎前行 盲目跟风透支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