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

我是南方人,老公是西安人,我们相识,相恋于北京。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城市,几乎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红绿灯,立交桥。但是农村却不一样,所有的风土人情,地方风俗,只有在农村才会展露无余。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说的去看戏。其实就是去看秦腔,就像北京人去看京剧,天津人去听相声,西安人就看秦腔。孩子他爷爷就喜欢听秦腔。第一次在家里面听到电视里放的秦腔,感觉不好听,嘶吼着嗓子,声音粗粗的。而且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但是老人家却听的津津有味,并且和着节拍拍着大腿自己跟着哼哼,时不时还来两手势。

在西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网络


第一次正式的听秦腔是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庙里。这里的庙都是道士,严格来说应该是道观吧。守道观的那个道士有白白的胡子,头顶上挽着一个高高的发髻。穿一个黑色的大袍子,脚上穿一双黑色布鞋。就在庙门口搭了个戏台子,也就是简单的布置。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口口相传,很快庙门口就聚了好多人,有些自带板凳的,有的还抱着孩子。开始了,化好妆的演员们开始表演,一举手,一投足,开腔就震到我了。浑厚的声音加上拖长的调调,中间时不时有带感情的停顿,听得观众不时叫好。慢慢地,也觉得这个秦腔,也有些顺耳了。唱到熟悉的段子,还有人跟唱。秦腔在三秦大地还是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的。

除了特殊的日子初一,十五,可以看戏。还有办白喜事的时候也会请人来家里唱。村里有老人过世,就会请人晚上在家里唱一场。

西安人热情,善良,孝顺,相互帮助。去年老爷子被查出胆上长了个瘤子,需要做手术,老公从北京辞职回去,在西安医院伺候。就我一人在家。

白天的时候周围的邻居就会过来转一下。因为家里睡的是炕,需要往炕洞里塞柴,傍晚的时候别人家的烟囱里都冒出了烟。我却还在一个人费劲地塞着柴,或许是方法不对,或许是力气不对,总之我塞的柴,卡在半路进不去了。邻居的大妈过来帮我把柴塞进去了,并嘱咐我什么时候插上铁片,铁片插多深。我晚上睡觉从里面把前门锁了,后门插上栓,并且在每个门的后面各放一把椅子。早上开门,门口放了一碗腊八粥,我当时鼻子就一酸。

家里有一台老式的织布机,因为眼神不好,那时候婆婆就把织布机放门里边的门口,一下一下地织着。一般要开始织布都是好几家人一起。布织好以后还要放到一个很大的水泥墩子上面去砸。织出来的布都很厚实,一般是黑白两色,或者是红白两色。家里的各种废旧毛衣毛裤都可以拆下毛线来,织成毯子。家庭妇女们都分工合作。

在西安_第2张图片
就是这样子的


我曾经开玩笑的对老公说,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传家宝呀!老公笑着,说有呀,就是我爷爷睡过的一个黑石枕头。现在90岁的奶奶正枕着它睡呢。我无意说什么传家宝,从爷爷辈就一直在用的东西,它本身的意义就是个宝了。

在西安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西安,冬天我带女儿上山捡山楂,捡核桃,有一次还捡到一个完整的小柿子。柿子成熟以后从树上掉落下来。本以为就会粉身碎骨,谁知树下厚厚的腐叶和落叶救了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

在西安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西安,我也第一次见到成熟了的猕猴桃。第一次知道原来猕猴桃还需要这么多架子。女儿说,怪不得猕猴桃那么贵呢。哈哈!

西安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呢,以后一定带女儿好好游一游,走一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