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重磅话题 促进中外合拍项目“更合拍”

文/李明远 

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行业代表近日相聚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主办的2017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

2017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重磅话题 促进中外合拍项目“更合拍”_第1张图片

推动影视节目合拍,共同讲好丝路故事,成为共同体深入推进合作的重要方向。怎样促进中外合拍项目“更合拍”,携手推出更多现象级精品力作?围绕这一话题,与会者展开热烈探讨。

求同存异中发现合作契机

文化差异是国际影视合拍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认为,应参考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将不同文明相处之道体现在纪录片作品中。“在充分沟通前提下,文化差异可以成为相互吸引的亮点,给纪录片创作带来广泛题材。”

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中骏认为,随着受众的年龄越来越大,对于文化需求的单独性要求越高,合拍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对于影视剧合拍,纪录片、动画片合拍能找到更多共同点。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国际合拍方面有丰富经验。发起成立共同体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先后与美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媒体联合制作多部大型纪录片,并与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发起“金丝带”短视频联合制作项目。

从受众需求出发讲好故事

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会带来看待外部事物视角的不同。曾经与央视合拍纪录片《天河》的奥地利Pre TV公司认为,在推进国际影视合拍时,奠定框架、定义内容、着手合作,都要从寻找共同出发点开始。“在寻找共同出发点之后,去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就变成一个积极的事情。”

作为一家经营收费频道的公司,美国A+E电视网公司亚洲地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区咏卿表示,想做到一个题材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一带一路”题材是个例外。“‘一带一路’有新闻价值有传播点,是全世界观众都会搜索、关注的。正因为全球观众都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积极地与中国公司合作相关题材节目。”

在国际合作中,国内导演要懂得镜头,也要懂得采访信息以及戏剧变化、脚本起伏,这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汪飞舟认为,在这方面,国内纪录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选择合作伙伴、合作题材时,我们会充分考虑作品与中国市场的融合度。”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总裁钱锋举例说,在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动画片《孔小西与哈基姆》时,就加入了中国人物形象与故事概念,从两国都能接受的美食主题切入,解决了剧本创作这一瓶颈。

积累经验推进持续合作

在合拍项目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中外团队如何在同一时间、空间内建立高效沟通,仍是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国际合作次数越多、合作时间越长,对于细节了解就会更敏感,也更容易达成共识。”澳大利亚野熊公司总经理迈克尔·蒂尔介绍说,如果与中国的国际合作刚起步,就要尽早倾听中国的心声,特别是在合拍筹备期展开对话。在拥有丰富的合作经验后,仍要做到不照搬过往的成功模式,努力找到新的故事视角,这是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

面对未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总裁薛继军提出,共同体将通过共建丝路电视频道、丝路媒体基金、丝路媒体公司、媒体产业生态圈,着力扩大合作半径、拓宽合作范围、延伸合作纵深,积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媒体合作新格局。

新西兰自然历史频道与央视合作、历经4年制作完成的《大太平洋》,将在2018年登陆中国,该频道总经理卡尔·默多克对中国观众的反响非常期待。他表示:“‘丝绸之路’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数千年来,它为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深远贡献。通过与共同体的不同合作伙伴携手合作制作节目内容,我坚信,我们在新媒体时代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重磅话题 促进中外合拍项目“更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