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开销记录感受

习惯养成历史

笔纸
最开始做时间开销的记录是从高中开始的,那个时候用笔纸记录。那个时候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能浪费时间,因此每天都像在赶公交一样勿勿地生活和学习着。当然,也没有能坚持很久,就放弃了。
后来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继续用笔纸做时间开销记录。当时是用手机短信的草稿箱做暂时的记录,回去之后再抄到纸上,用这个方法,我一共做了快一年的时间记录,每天晚上都会手算一下今天的时间开销,哪些用在学习上,哪些在娱乐和休闲上了。
软件
后来改用软件。最开始用的是timesheet,但是不太好用,可能是我设置得不好吧,总之,记录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导出过数据认真做分析,分类也是乱七八糟。
最后改用time meter,在剑飞大神的指导下,time meter的确非常好用,而且最新版的time meter还能快速打卡,很方便。而且pro版的time meter有自带的统计分析的功能,对自己的时间开销情况一目了然。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什么没有效果

最主要的原因:没有经常分析
我也试着分析过一段时间。
我发现虽然学习很忙,但是还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时间,如果不分析,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睡觉时间特别多,经过分析发现,原来是熬夜的原故。熬夜表面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但是实际上,中午的午休时间会占用更多的睡觉时间,那段时间平均比不熬夜多睡一个小时。
但是,并没有把分析当成一种习惯,因此那个懒散的小人又跑回来了,该浪费的时间,还是在浪费。
现在领悟到了:时间开销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时间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但是如果不分析,很难发现应该把时间用到哪些领域。

为什么不分析

  • 不知道分析哪些内容

只知道把时间分类统计,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分析才对自己有用。
上课后明白:分析时间黑洞。
另外,对于我来说,还要分析娱乐的时间,如果发现娱乐时间太多,应该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休闲活动,别让自己过得这么苦逼。

  • 完美主义

分析的时候,想把所有的内容都分析一遍,过度挖掘数据,管理成本太高,分析的过程太繁琐,分析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弄了。

这几天的进步

知道自己的的弱点之后,开始改变策略,不要求自己分析,只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看一下时间分布情况。
虽然是小小的改变,但是的确会有不小的进步。以前累的时候就去玩微信,看新闻,结果时间一下子就浪费了,反应过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有的时候根本管不住自己,一天要浪费好几个小时。
后来我想,反正我也管不住自己,与其在这段时间逼自己学习未遂,就跑去上网玩微信,不如拿这段时间来学习编程。于是在手机里面下载了一些网易云课堂的视频,感觉累了就拿出来看看。这几天学得很快,而且又不会占用太多的工作时间,又不会因为浪费时间而自责,有点一射双雕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开销记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