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 咬文嚼字

他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从字的意义与声音两个角度探索写作时的咬文嚼字。


文字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要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


声音

古文讲究声音,原不完全在虚字上面,但虚字最为紧要。此外段落的起伏开合,句的长短,字的平仄,文的骈散,都与声音有关。从前文学批评家常用“气势”“神韵”“骨力”“姿态”等词,看来好像有些弄玄虚,其实他们所指的只是种种不同的声音节奏,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犹如在说话时,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

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 或 “神韵”。

语文体(白话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自然流露,不主故常。语文体必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

用词的几个毛病:

1. 文白杂糅

2. 虚字上面特别不留心

3. 没有锤炼得好的欧化文,在音调节奏上很糟糕。

总结:思路和节奏的密切关系,思想错乱,节奏就一定错乱。所以先把思想情感洗炼好,下笔时你就当作你是在谈话,让思想情感源源涌现,力求自然。你须把话说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要斩截些,有时要委婉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写作 -- 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