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妖大桃
盗梦空间烧掉了一部分人大脑后,长成了陀螺的小李子和肉丝前后脚在岁月的泰坦尼克号下的海水里泡大了吨位。忆往昔岁月长的同时,回想 2012年它与 Moleskine 合作推出 Evernote Smart Notebook 似乎还并没有过去太久,2014年发布商务版似乎还在昨日。这两个”硬件“的惊艳依旧在眼前。
1.从 Evernote 到印象笔记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每只大象都是相似的,老鼠却各有各的不同。随着 OneNote 等众跨平台云笔记的崛起,稍显笨重的大象甩掉身上精美配饰努力向前。
Evernote 自 2008年6月 上线起以简介的操作界面和稳定的远程存储功能吸引了大批用户,在短短的三年后用户数量就超过了 1 亿。它用极低的宣传成本,依靠良好的口碑迅速扩张领地。2012年 它通过建立本土公司顺利进入了中国,取名 “印象笔记”,在经历了一小段磨合期之后,包括 “圈点”“人脉” 等产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015年 方始,与其说裁员的消息让大家感受到它的疲态,不如说在人间一日网上十年的环境里,它已脱离青少年时期进入了关注效率和营收的中年。在我这样消极的乐观派看来,Evernote 做出这样的整合是在战略上成熟的表现之一。褪青涩入成熟,从二次元回现实——次元间有多远,无奈相隔显示器。
2. Moleskine 涅槃重生的传奇
Moleskine 作为一种笔记本类型历史悠久,200年 前的巴黎它就是城市文具店里的一员。在那些日子里,它的爱用者有许多闪闪发光的名字,例如梵高,例如海明威,串联起来便是一段小小的星河。而随着最后一家 Moleskine 公司在 1986年 停产,它面临的是退出历史彻底消失。
这里有个微微些许伤感的小故事,当它的大粉丝旅行作家布鲁斯·查特文在其著作里写到 “Le vrai moleskine n’ est plus”(moleskine 已经停产)时,他买下了能买到的所有 moleskine。直到十一年后米兰的小型出版商 modeomodo 复刻了这传奇的笔记本,后来成长为 Moleskine 公司,希望它能成为现代游牧文化的代表,展示主人的个性与才情。说起故事是一段历史,说起人物是一段传奇,剩下的是笔迹沉淀的心情印记。
Moleskine 一向趾高气昂地标榜自己使用的是无酸纸,普通本子保存 20年 也都黄了脆了,无酸纸却可以保存百年以上,巧妙的绕过了 “建国后不能成精” 这道坎。据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那价值连城的手稿就是 Moleskine,任何一个品牌有这样的辉煌历史活到今天也能横着走了。
3.有些携手与身高无关
Moleskine 说「大雄们啊,来我怀里吧,让我当你的哆啦 A 梦,Evernote 就是你们的任意门。」但如果传统娶了科技呢?而科技的确嫁给了传统。
于是 2012年Moleskine 与 Evernote 携手发布了 Evernote Smart Notebook,是当年最受瞩目的 “硬件” 产品了。在传统纸质笔记本上做笔记,然后通过 APP 将笔记本内容导入到云端,笔记顷刻数字化,在云端轻松对其分类或搜索,简化了扫描与上传的过程。
不过目前为止遗憾的是,因为中国区与国际区使用的并不是一样的服务器所以 Evernote 账号并不通用,导致 smart notebook 赠送 Evernote 高级用户也分为国际版和中国版。
Moleskine Smart Notebook 智能笔记本
中二病也要高科技!就算穿一身简奥斯丁手持羽毛笔坐在喂鸽子的广场写着曹雪芹,也能让别人不需 “眼见” 来感受到漫溢的逼格。所谓生活方式的革新,不是买买买让装睡的生活只能被快递小哥叫醒,而是以便捷的方式抓住一闪即过的思绪,笔头是最原始的捕梦网,它随时随地、难以受限、加深思考。
4.群体协作的快感
如果合作的目的只是让用户享受仪式感带来的奢侈,那真的活生生 “千里送鹅毛” 了。Evernote 在 2012年 发布新功能,支持共享笔记本功能,在团队协作中能多用户编辑同一笔记本。与一贯强大的插入任意格式文件的功能组合,真是开会记录之利器。
所以他两合作推出 Evernote Smart Notebook 大获成功之后,又以目标客户群为商务人士推出了 Evernote Business Notebook。
Business Notebook by Moleskine X Evernote
商务本将页面划分为两部分,上面一部分用于记录会议方便与同事们共享,下面一部分属于私领域,设计贴心又机智。在使用者没搞错使用区域的状况下,笔记 “敌我” 分明。
Smart Notebook 与 Business Notebook 目前笔记只能以图像的模式呈现,为了解决此问题 Evernote 利用字迹识别的技术提供搜索功能。两种笔记本均在页面右侧有页面提醒方框,可以实现笔记的置顶和推送,日常所有重要通知不单单可以提示自己,也可以通过共享通知同事与家人。
严肃又俏皮的氛围制造了秋衣塞秋裤的安心感。
5.纸书不死的魔力
随着今年一本 “旷世奇书”《S.》大红大紫,我觉得把 Smart&Businiess 用户指向明确的定位真是太过于实诚了——人越是疯狂,越是有创造力。
《S.》是一本 “作者” V.M 于 1949年 出版的作品《忒修斯之船》,石察卡的指定译者柯代拉在书中多处加注,交代他与石察卡的接触、回击文学批评家的说法及人们无端的猜测。研究者将一本《忒修斯之船》留在了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被大四女生 Jen 无意中发现,在书页空白处留下批注。
这本让读者完全停不下来的魔书是《碟中谍 3》导演 J.J.亚伯拉罕和作家道格·道斯特共同创作的,是出版史上最疯狂的十本书之一。两位作者精心设计的细节,通过有限的附件、不同颜色的手写体等,使得此书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无尽的探索。一出版就被称之为纸书的革命,完美诠释了纸书不死的理由。
S.
其实这种书本上 “聊天” 的事情并不出奇,好久以前金圣叹、脂砚斋们已经做了这件事了,并且从广度和深度都不输给《S.》。之所以没有像《S.》这般被誉为 “纸书革命” 大概是手写的力量在作祟了:印刷体是因为内容而有温度,而手写体本身就是温度。
有没有从中感受到与 Evernote 功能的相似之处?
在 Moleskine 上享受了笔尖划过纸张心醉的沙沙声之后,通过 Evernote 上传并共享,邀请疯狂的小伙伴一起修改批注,所有的过程记录下来,便是对纸书革命的逆推。加入音乐、视频等附件,仔细翻炒,就能形成视听享受。网络世界一再诞生凡人大神,最无法估量的永远是 “普通人” 的思维火花。甚至都能来一场从 “致青春”年代传小纸条的小快乐。
至于我得去找个陀螺,争取在身材不变陀螺的前提下,挖挖自己的脑洞,看看是不是有颜如玉与黄金屋藏在里面,也许下一秒就步上了 JK 罗琳的奇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