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与夜

(一)昼与夜

某天在教室里,看着某个孩子发呆。心里警铃作响:“这看似平静的课堂,没人小说小动,没人睡觉。可究竟有多少人投入学习状态?”学生的大脑就像一个黑盒子,黑盒子里具体如何运行操作,我无法窥探和触碰。

昼与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于是,我想起了埃舍尔的 《昼与夜》

白色的菱形田在上升中变为一只只白色的飞雁,飞向黑夜;暗色的菱形田升腾中变成一只只黑色的飞雁,飞向左边阳光明媚的田野。

沉重的大地飘升到了天空。

两边的景物完全一致。

从左到右,白昼逐渐变成黑夜;

从下到上,大地变成了天空的生灵……

我们都在同一间教室里安好,可我表面上看到的就是真的吗?或许,我和孩子们的世界是昼与夜的两个世界;或许,昼与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昼与夜无所知晓。

(二)寻找心灵地图

傍晚,和孩子街上漫步。孩子指着某处街角,告诉我:“妈妈,这里是我们的秘密通道,从这里上去有一匹小山……”我很惊讶地望着我的孩子:“这个你都知道啊?你是好久发现的?”没有带孩子去穿插这些拐角小巷,孩子的生活也只是上学和回家简单的两点一线,到底是何时她开始探索属于她人生地图之旅的?

在家乡的地图上你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些地方的,但是土生土长的高县人,你只要成天都在这几条小小的街道上穿梭,自然会找到那些地图上没有标上的神奇角落。就像中心广场层层叠叠的臭豆腐一样,高县的吃货是可以找到哪家的豆腐最好吃一样。然而,地图上不会标注哪家是“臭豆腐王”吧。

表面上我们都在同一间教室里相遇,你可否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心灵成长地图?你和学生有没有在同一张心灵地图上同频共振?

有网友告诉我:“他今年新接的初一成绩不好,原因是因为他太亲切了。”虽然我也是“黄金条子出好人”教育下的产物,但我对“黄金条子”“虎妈狼爸”教育持谨慎态度的。企图严厉管制的人是看不见自己和孩子所处两个不同的世界,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一样。那太亲切为什么也没有什么效果?前提是你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你找到孩子的心灵成长地图了吗?”

(三)打开“情感暗号”

某天,有家长来我办公室,很焦虑,告诉我他的孩子喜欢上网,成天都拿着手机玩。在家也不和他们大人交流,孩子仿佛把他们屏蔽了似的。

或许孩子在大人和他们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隔着这堵“防火墙”,你根本不知道在“防火墙”的里面,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只有他的同伴来到,他才会撤下心防,打开“防火墙”,欢迎他的同伴来到属于他的世界。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一样,你有没有“芝麻开门”这样的暗号,可以推开这道“防火墙”。

某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片,回忆起儿时的萝卜丝丝味道,打翻了诸多友人的童年味道。

昼与夜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天的朋友圈好不热闹,很多老同学、老朋友都是心有牵挂、各自忙乱,童年的萝卜丝丝就像我们的“情感暗号”一样,儿时美好的味道一下就被打开……

要想影响孩子,那就坐下来,听听孩子讲他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有趣有料的事。记住,你只需用心倾听即可,因为家永远都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只有打开孩子的“情感暗号”,你才能找到他的心灵地图,你和他才可以同频共振……

(四)《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  与你相守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昨天已经过去

生命向前奔涌

无法回头  川流不息

你是生命之弓  孩子是生命之矢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

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

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昼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