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1张图片
image

​画家邱汉桥带你走进百幅传世名画背后的故事

《临韦偃牧放图卷》,宋代,李公麟,绢本设色,纵46.2cm ,横429.8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画鉴赏

《临韦偃牧放图卷》,这幅画表现了马夫牧放皇家御马的壮观场景,图中绘有1286匹马,牧者143名,场面浩大而丰富,气势雄伟而壮阔,马群形态各异,聚散得宜,牧人行止准确,并在取势、布势、写势上面下足了功夫,尽显宏大、广博之意境,使观者在读画时能充分地感受到画作非凡气魄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2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画家构图巧妙,整个画面气势由热烈慢慢过渡到悠扬宁静,每匹马的长度不超过两寸,却通过极少的笔墨,将它们的动态、方位、毛色等的千变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调刚劲有力,下笔果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画风清雅,温润淳朴。在宋朝宫廷画崇尚富丽奢华的画坛,李公麟归于质朴,善用线描,浓淡粗细,皆不着色,生动自然,造型准确,可谓是宋朝画坛上的一股清风,一涓泉水,轻轻拂面,款款而行,在画史上赢得了“白描大师”的美誉。

卷首为起势,诸马互不相让,奋蹄向前,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前方。之后转势和合势逐步进入悠扬闲雅的尾声。那些先出厩的马群经过一番激昂亢奋的奔腾后已疲惫不堪,有的怡然自得地斜卧在地上,有的三五成群地渐渐消失在垄壑沟坡里,星星点点,时隐时现。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3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画面中段以后,一千多匹骏马千姿百态,有的低头觅食,有的追赶嬉闹,有的狂欢奔跑,有的就地翻滚。一大批策马的马夫,浩浩荡荡地巡视牧场,场面庄严肃穆,气势逼人。并汇集了一大批策马的圉官和朝臣,浩浩荡荡地巡视牧场,场面庄严肃穆,气势逼人,这是全卷的高潮。

此卷的后段逐步转入悠扬闲静的尾声。那些先出厩的马群经过一番激昂亢奋的奔腾后,已显疲倦,怡然自得地斜卧在地上,远近错落,时隐时现。群马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极富生活气息。画风清劲雅洁,敷色精细而无华贵之气,淳朴温润,十分优雅。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4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据李公麟于该卷右上角的篆书自题:“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虽然今天韦偃原作不存,无从比较,但从整体的时代风格来看,此图上树石坡陀的画法技巧,应是宋人之意而非唐人之笔法,可见李公麟的这个“临摹”是“意临”,再看整幅画的表现手法,技巧之娴熟、线条之流畅,一气呵成而无一丝滞隘之势,倾注了李公麟自己的艺术创造,代表着李公麟艺术造诣的高度,画卷虽为临摹,实际上是临摹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全卷的气势由雄壮刚劲转化为柔和平缓,构图从密集紧凑渐成疏松流畅,敷色精细而无华贵之气,画风清雅,淳朴温润,足见画者功力之深厚。

画趣拾珍

古往今来,马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尤其在古代,它们更是以驰骋杀场、奋勇杀敌而闻名遐迩。它们虽表面温良安静,内心却桀骜不驯;它们飒爽挺拔的英姿,潇洒高贵的气质,和勇于献身的高贵品格更是无数次的出现在文人墨士的书画辞赋中,更由此产生了诸多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被世人所折服和咏叹。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5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唐代时期,鞍马画盛行,名家辈出。韦偃的鞍马画更是名噪一时,诗圣杜甫作《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对韦偃画马功力的盛赞可见一斑。他的画风也被其后鞍马画画家所推崇和模仿。宋代大画家李公麟临摹韦偃的“牧放图”,绘成《临韦偃牧放图》。几千年后,当韦偃的真迹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李公麟的这幅临摹画无疑成为了现存古代鞍马画的鸿篇巨制。

韦偃是唐代画家韦鉴之子,长安人。诗圣杜甫为韦偃“双松图”作了《戏为双松图歌》,又为韦偃作《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盛赞其所画之马。正因为如此,“牧放图”才会在流传到宋代时,引起宋朝皇帝的格外重视,命李公麟临摹一卷,借助李公麟妙笔,可见大唐宏阔之气象、韦偃精妙之画思、伯时高超之笔墨。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6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看到此图时,联想到战争胜利中马的功劳之大,遂在卷末题跋:“今天下已定,岂不居安虑危,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备虑间。”此图上钤有北宋“宣和中秘”、明代“万历之玺”、清代“蕉林藏书画印”和清宫印玺等近40方印玺,可见历代皇室宝之、爱之、藏之的过程。

李公麟在绘画创作上能摒弃色彩,专用白描,以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貌情态,使以往仅作为粉末的白描,形成独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成为可与重彩和水墨淋漓画法相抗衡的传统样式之一,为丰富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7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李公麟不仅以画马闻名,而且画技确实了得,是白描技法的开山祖师,据说因为名气太大,导致后人见到没有署名的白描古画就说是李公麟画的。除此之外,关于他画技了得的传说也特别多。其中最为著名、流传最广的一个出自北宋大书法家、李公麟好友黄庭坚之口。

据黄庭坚说,西域曾经给宋徽宗进贡了一匹好马,名叫“满川花”。李公麟奉宋徽宗之命去给这匹马画像,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公麟画笔刚落,这匹名叫“满川花”的骏马就倒地而亡。有人解释说是马的魂魄被李公麟画走了,就像画龙点睛一样,还有人佐证说,“因为出过把马画死的事情,御苑的马倌就再也不许李公麟去马厩写生了”。虽然都知道这个传说是假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李公麟画技确实了得。

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_第8张图片
image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名家小传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因安庆桐城郊外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免胄图》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桥话画: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古代鞍马的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