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

人工智能革命靠着它的“神功绝学”仗剑走“江湖”,那他的到来又会在“江湖”上引起何等的“血雨腥风”呢?

其实要想了解此次人工智能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推演一下。

历史上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每一次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开辟出新的经济模式,并且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起点,将纺织业等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替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为人们生产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产品,从而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推动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德国和美国为发源地,以电力工业为社会带来了“光明”;同时内燃机的发明将过去以铁路为主的的流通方式转变为公路为主的“门到门”的传递方式,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分散生产。第三次的信息革命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将世界扁平化,透明化,互联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也发明出更多的新技术。

可以预见的是,智能革命也会带领着社会朝着这些方向发展。

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例如,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未来的交通会更加高效。汽车与汽车,红绿灯,建筑物,以及周围的很多障碍物都可以实现通信。基于通信的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改善汽车的管理,从而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没有车与车通信的高速公路上,一英里的高速路同时通行20辆以上的汽车可能会造成堵车,但是在车间通信辅助下的高速公路上可以容纳约140辆无人驾驶的汽车都不会引起堵塞。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高峰时段交通的压力。同时,汽车与红绿灯可以通信,从而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缩短等待的时间。另外,汽车也可以与建筑物之间实现通信,通过自动识别有停车空位的停车场,直接开到停车位置上面,从而节约了寻找停车位而不停转圈的时间和油耗。

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_第1张图片

人工智能也会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商业经营的革命。一方面,大数据的深度学习需要收集大规模的零碎数据,这是一个数据从细节到整体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数据的特征,智能算法能够为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又是一个从整体到个体的过程。在以往的商业活动中,与细枝末节的每一个客户都提供服务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大数据就可以实现商家与客户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关系。零售业中,亚马逊就利用大数据的将服务扩展到每一个客户身上。亚马逊拥有的数据包括客户的浏览和历史购买记录,客户的地址,客户的家庭收入状况,甚至是客户在家庭里的一切活动(在智能家居助手的帮助下)。综合学习这些数据之后,亚马逊可以为每一位顾客准确推荐他们所需要的商品,提升了销售量,也为顾客节省时间。

但是,技术革命的初期,技术的提升未必会造成经济大繁荣。往往是那些掌握新技术或者使用新技术、从事新行业的人先受益,并且经历很久才能惠及全球。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也是英国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重重的半个多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拔得头筹的德国为了输出产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美国国内也是充斥着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而当我们进入到信息时代,看似在博客,微信,微博,优酷,滴滴,Youtube,等提供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价值,可是事实却是选择越多,反而更容易胜者通吃。无论是网站的流量,网上创造的广告收入,还是亚马逊图书的销量,应用程序商店应用程序下载量,音乐商店的音乐下载量,你会发现大部分利润总是被少数的赢家所独享。就像下图所示的长尾分布一样,虽然互联网的普及给了无数人机会,但大多数人只是长长的尾巴上的一个点而已。

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_第2张图片
信息时代长尾示意图:互联网时代虽然生产的内容大大增多,但是收益的分配仍是赢者通吃的局面。

另外,工业革命的初期也往往伴随着就业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纺织业等手工业从业者纷纷失业。虽然失业者又被新型产业吸收,但是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失业工人再就业的进程也比较慢。一直到成为海洋霸主之后,英国才算是花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把工业革命的负面作用消化掉;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如此,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才享受到全面的经济繁荣。

在刚刚经历的信息革命中,虽然利润都被行业内的的佼佼者分享了,但是他们在就业增长方面的贡献并不大。例如,2012年,利润近140 亿美元的谷歌公司,其雇佣的劳动力还不到3.8万人。2014年Facebook花190美元收购的社交聊天软件WhatsApp仅有55名员工。如果对比一下传统行业, 通用汽车在1979年的就业高峰期时雇佣了近84万工人,但也只不过赚到约110亿美元而已(已计入通货膨胀)。另外一家制造业的龙头,2016年利润35亿美元的通用电气,其在美国10.4万的雇佣数更是凸显出互联网行业大佬对于就业增长贡献非常有限。新兴信息产业对就业微不足道提升造成了整个就业市场的低迷。如下图所示,从九十年代至今,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可能有人会认为美国就业低迷是全球化造成的,但是《机》认为全球化其实影响非常有限。主要是因为,美国民众85%的消费是在用来购买不能全球化的国内产品的,另外全球化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在美国才占了不到10%的就业人口。

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_第3张图片
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

可以说现在还处于消化信息革命影响的阶段,就业也还没有恢复到信息革命之前的水平。换句话说,信息革命淘汰掉的工作岗位还没有被新产生的岗位补上,新的技术革命又来袭了。步入智能时代之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压缩估计会更持续下去。

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失业潮,恐怕很多政府和经济学家也没有很好的措施。《智》中认为,可能没有人会有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慢慢等着这批被机器人淘汰的劳动力最终被社会淘汰。很可悲,也无可奈何。但是政府和社会真的能坐视不管,静静的等到花儿都谢了吗?一方面,社会承受不起由此可能引发的如一,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一样的大面积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政客们自己也承受不了选民的压力,他们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可能就会被淘汰掉,总统选举失败的希拉里就是他们前车之鉴。

同样的,《机》中也对就业持有悲观态度,甚至认为经济也会因此一蹶不振。作者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首先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贫富差距就一直处于扩大的趋势。虽然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一直都在增长,但是反映在非管理类工人的薪酬上却非常有限,很多人的收入处于下降状态。另外,参与劳动的绝对人数也在一直下降,智能机器人的涌入会让这一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其次,收入的下降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消费的萎缩。收入前5%的家庭目前的消费支出占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近40%,而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这让美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纺锤形(中产阶级占中间主要部分)的消费分布成为了历史。过于依靠富人的消费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美国来说,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美国,消费占比GDP已经达到70%了。如果消费不能保证的话,那就遑论经济增长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亨利.福特二世曾和全美汽车工会的领袖沃尔特·鲁瑟有过一段经典的对话。在两人参观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汽车制造厂时,福特挖苦鲁瑟道:“沃尔特,这些机器人怎么给你交工会会费呢?”福特老总没想到的是,鲁瑟不假思索回应道:“亨利先生,那它们能买你的车吗?”

作为左派知识人士,《机》的作者提出的保障消费的解决之道是给每个人设置每个月的最低收入保障。由政府分发给消费者,从而确保消费。

对此,我只能说作者的初衷是好的,却不具备可行性。首先,保障金从哪里来?现在看来只能从中产和富人阶层收税了。但是本来中产和富人阶层已经是消费的主力了,增税恐怕会打击他们消费的积极性,等于是涸泽而渔。其次,保障金的额度很难设定。太高的限额会影响穷人继续投入到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性,太少了恐怕也起不到促进消费的作用。最后,保障金的设置很有可能引起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坐等政府的补助。

那是不是我们已经没有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危机了呢?最后我们会像卡通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的人类一样,过上一切都被安排好的,衣食无忧,直至丧失了工作能力的“生活”吗?

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_第4张图片
《机器人总动员》剧照:衣食无忧,甚至丧失了行动能力的“生活”会是我们的未来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的崛起(3)-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正面和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