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企做一名技术员”

华为有15万名员工,其中6.8万人在研发部门。与美国思科相比,思科有6.5万名员工,其中2.1万名为研发人员。中国制造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也积累的大量财物,也渐渐思忖起成立自己的技术与研发力量的活计,如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研发中心,会发生什么呢?除此以外,收购西方技术公司也是好的战术。

中国的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以每年指数速度的增长着。2012年,大学毕业生就有750万。作为如此大批的毕业生,至当年年末,24%未能找到工作。同时,迅速扩张的大学规模,相比并不那么旺盛的市场而言,相当大的大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实践训练。以至于一个很大规模的毕业生只有1/10能达到外国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国内普遍高的业内流动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重视,公司的知识产权也随着用人离开而流失。这也限制了外国进驻中国的研究所的数量。这些则是中国技术员来源与存在的问题。

中国技术人员的优势相应也很明显。当年乔布斯临时换掉IPHONE的屏幕改用玻璃屏。全球鲜有制造商敢接。最终,中国的一家制造商,在半个月内就组建了8700个工程师,换做美国,要9个月。而该团队接到订单后,连续7天24小时实验,4周之后,他们知道了该怎么做。接着两天之内,生产完毕10000台玻璃屏IPHONE。20万名中国工人生产第一批IPHONE,由8700名中国师负责管理。这就是中国技术人员的素质、效率与力量——人多速度快,能加班,低成本。诚然,我也承认中国的创新与先进国家比,并不突出,即使专利中数量虽很多,但质量也欠佳。要等中国完成像IPHONE这样的科技产品,在中国首先产生也许也要很多年。但是,中国往往能把别人产品二次加工,从而变得成本更低,这也是中国技术人员的特点。

这本书使我注意到了中国的大企业也渐渐成立自己的研究所的事实,也让我延伸出去相信了大的设计公司也有研究所的事实。那么身为建筑设计业中,又有哪些企业也渐渐重视这一块,成立研究所呢。成本、建造手段、房屋运营过程、符合不同需求的设计作品(不再是刚需的中高端设计产品)、营销方式等,这些都是房屋建设中需要在研究所中考虑并突破的地方。找到这样的公司即可。最后,预祝我明天碧桂园终试顺利通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大企做一名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