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逵简介
黃孝逵,男,1946年生于重庆。父黄墨涵为著名宪政活动家,重庆市历史名人。196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曾追隨黃胄先生习画,深受其艺术理念影响。1978年移居香港,又受到王無邪先生影响。经商之余作画。曾为深圳画院客座艺术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作品六次入选香港艺术馆主办的香港当代艺术展并三次获奖;两次获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状;两次于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三峡行云流水图》收录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
获奖选列:
《雲起》于《香港当代艺术奖2012》获优秀艺术家奖
《壁生千刃》于《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获奖
《轻舟》于《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2001》获奖
《清水居写生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天意》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收藏选列:
中国美术馆:《三峡行云流水图》、《啟--辛亥香港百年祭》
香港艺术馆:《雲起》、《坐看斜陽下高楼》、《天意》、《轻舟》、《秋思》、《壁生千刃》、《泰宁写生之九龙潭》
深圳画院:《余晖》、《顶层覆式》、《幕墙山水之深圳新光华广场》、《孤帆》、《窗外窗》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清水居写生图》2014.06.22
中国画学会:《清水居写生图》2013.07.18
黄孝逵水墨艺术展前言
文/刘曦林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水墨画空前地发生着演化,这种演化在香港尤其显得自由,如同这片土地,根系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脉,卻向斑斕多彩的现代世界敞开着大门。孝逵先生生于重庆,而立之年移居香港,对比体会尤深。所以他的画总是以笔法为骨,仿佛有乃父书法的遗传,总是运墨而具五色,像太极图般任黑白虚实运转,总是源自造化之生意,又含蓄着诗词一般的心曲,总有着尽精微的刻画,又通向广大无垠的境界的想象。然而他又独立于海湾的清水居,吞吐着四海吹来的风云,理性地精心设计着他的点、线、面,构成异样的现代秩序的网幕,以抽象概括的大虚大实,呈现出类如建筑师的意匠空间,透析着天地之心的禅意。他就是他,一个步入古稀之年的画人,勤奋又睿智地在水墨天地里迁想妙得,叙说着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故事。
黄孝逵于美国黄石公园瀑布山谷
致宽阔,致远方
——读黄孝逵作品
文/马驰
天津美术馆馆长
在黄孝逵的作品里,你会找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方面是大刀阔斧的构图,奇崛峻险的山峰与偏幽暗的画面布光,让你总会想起蜀地的山山水水,另一方面,在每一幅作品的陈述中,你又能找到那么一种似乎是不经意出现的暖色,也许是一艘晨曦下的船帆,也许是几只掠过湖面的轻盈的鸟,也许是峭壁上的一抹新绿。在他的都市题材的水墨中,你同样可以找到这种不寻常的存在,或许是幕墙玻璃上反射出的光斑,或许是远处河水中倒映出来的灯火,与那些占领着整个画面的,直线条的有着复杂几何形状的高大建筑一起,构成了他倾心描绘的都市水墨中的惆怅与欣喜。
对于黄孝逵来讲,这种对比与映照或许恰恰是他于艺术于人生的一份心灵牵绊,这里面既有艺术语言,亦有人生况味。黄孝逵自幼秉承丰厚家学,于传统文化自有一份近距离的深刻解读,后又能广泛阅历世界各地之现当代艺术,更能将这份艺术上的视野与自己乃至自己家族的生命历程链接起来,才有了他在水墨语言里的那种张力与柔软。
相比于众多水墨画家们对于案头小品的偏爱,黄孝逵却一直执着于宽景大幅的水墨表现,其个人的心性亦见于此。而且纵观他作品的总体风格,虽是通景叙事,却又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有一种极简的朴素的力量,这也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粹所在。在艺术语言与审美取向上,回望那些值得传承的经典,在艺术表现上,又尽可能的拓展题材与领域,表现那些前人从未表现过的景观,这就是黄孝逵的艺术道路,连这个艺术道路本身,都像极了他的画面——清晰、简约、坚定、宽阔,但是,你再离得近些,就会觉察到,那画面里的一笔一墨,都会经历过怎样的繁复,会磨砺过怎样的岁月,才会站在那里,骄傲的告诉你:我未负时光。
《维港红帆》180x180cm 2018年 水墨设色纸本
维多利亚港有一艘专门接待游客游览的帆船,入夜后发岀耀眼的紅光。
我一生在很多地方生活过,重庆、北京、上海、河南、福建、广东以至遥远的澳洲,住得最久的是香港,到今年正好四十年 。我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社会生活,享受这里的山水烟云晨曦皓月飞禽走兽杂树野花。这里将是我终老之地。
游戈在海面的红帆不会去得太远,不会离开这美丽的港湾
《寻墨》180x180cm 2018年 水墨纸本
《寻墨二》85x291cm 2019年 水墨纸本
中国绘画一直被认为是具象的,但是很多作品通过具象的景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却又是抽象的,如山水作品强调的意境,又如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失落和悲憤。就绘画而言,我们的抽象是借描绘对象抒情,委婉深邃;西方的抽象是借不同形态的色彩来抒情,強烈直接。最終殊途同归,无所谓保守前卫,也更沒有高下之分。
《甘露寺》180x180cm年 水墨设色纸本
甘露寺位于福建泰宁,为中国古建筑中两个神奇的悬空寺之一。来到甘露寺,形态奇特的石岩迎面扑来,龙蛇竞走虎豹相争摄人心魄。我惊讶莫名宁立不前,想起怀素,忘记了寺院。
《日落中环》214x210cm 2016年 水墨设色纸本本
幕墙栉比而立,相互映照,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构成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独特的景致。落日留下伤感,落日带来希望。
《维港暮色》50x50cm 2014年 水墨设色纸本
站在香港艺术馆走廊,隔着玻璃隔着海,对面是会展中心,斜阳透过写字楼幕墙折射到海面,留下一片斑斕。突然,一条古老的渔船由东向西靜靜地驶来,施施然离去。我惊诧莫名,有如在巴塞尔博览会见到王石谷的作品。 由渔村转变为金融中心,这一百年的历史凝聚在这片粼粼的波光中。
《海岸》120x400cm 2015年 水墨设色纸本
早两个月乘朋友游艇出海,过滘西洲,有六角岩石壁矗立于前,这便是香港地质公园了。
一直想创作一件以六角石岩为題材的作品,多次去萬宜水库写生,总感到难以入画。这次出海,竟意外地領略到六角石岩壁的神采。与陸地上观看完全不同,眼前的岩壁石柱稜角分明,如切如割,挺拔高傲,宁折不弯,惊叹之余,更生出几分敬意。
这景观距离市区并不远,车程加上航程不过一个小时。我想告诉拖住皮箱在香港自由行的朋友,你们错过了中国大都市中最美丽最奇特的自然风光。
《清水居写生图》208x46cm x 4 2004年 水墨设色纸本
我在清水湾住了三十年,家居窗外是永远写不完的海景,每天起身,仍然会为眼前的景色傾倒。
中国绘画讲究用线,前人画海用勾勒,然而要描绘霞光在海面的投射,勾线则全无用武之地。于是我用不同疏密不同深浅不同顏色的短线来表达眼前这片斑斓绚丽的海面。著名水墨艺术家冯今松先生将这手法稍之为“织锦皱"。写生不但提供创作的素材,也提供了创作的笔墨技法。
《帝陵古柏》68x414cm 2015年 水墨设色纸本
画的是陕西黃帝陵內历经数千年的古柏。沧澜的枝叶和遒劲的树干令人肃然起敬。截取柏树中段入画,左面表现枝叶,右面表现树干,右面用浓墨渲染,越往右越浓,沿画面作延伸,联想出一片无边的柏树林。事实上黃帝陵內古柏并不多,所见不过十余株而已——然而数千年前呢?
《泰宁写生之九龙潭》 180x180cm 2015年 水墨设色纸本
泰宁位于福建西北山区,风景奇美,早有朋友推荐。去年年底,虛白居士由北美返关,过香港,聚会中谈及泰宁亦赞不绝口,遂相约同游。
九龙潭为泰宁最主要的景区,丹霞地貎展現出一幅幅神奇瑰丽的画卷。乘筏入潭,奇崖怪石擦肩而过,峰回水转,目不暇接,鬼斧神工,叹为观止。假作真时真亦假,我仿佛回到六十几年前的苏州,六岁的孩童游走于拙政园的假山石中。
回到香港,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急于表达奇特的感受,一口气画了三件以九龙潭为题材的作品,这是其中之一。
面对泰宁山水,老老实实的写生已是妙想奇思的创作。
《千古一笑》140x140cm 2006年 水墨设色纸本
曾经宫廷楼阁,曾经朝歌夜弦,曾经森林蔽日,曾经枪林弹雨。千古沧桑弹指间,留下笑容淡淡。
《天墜銀河》之画余话 175x720cm 2017年 水墨设色纸本
画人物形似之外更讲求传神,而画山水如何传神,如何画出真山真水? 以实景为题材的山水画,如果能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感受并能感染读者,我认为便是传神之作。《天墜銀河》是追求山水传神的尝试。尼加拉瓜瀑布气势极大,乘游船到近处,有銀河落九天的震撼。但瀑布的高度与天高不可并论,因此将瀑布上部裁去,只画瀑布与地面交接之处,留给读者自上而下的想象空间。倾泻直落的瀑布一路冲击突出的山石,形成大片浓厚的水雾,这是尼加拉瓜瀑布最具性格的特徵。我将这浓雾作为作品籍以传神的重点,用留白来表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这不画之处反而耗费了我最多时间和精力。
《幕墙山水之西安钟楼》69x138cm 2009年 水墨设色纸本
这是一件看似抽象实则写生的作品。
二零零八年赴陕西参加一个采风活动,返港前一天,在西安见到商业大厦玻璃幕墙上钟楼的投影,相距一千多年的两个建筑物构成的画面,既反映了近年中国社会面貌巨大的变化,也显示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想拍照,卻发现相机没电,返回位于郊区的酒店充电后再驱车前往,不知什么问题,相机仍然不能拍摄,时间所限,倖倖而归。回到香港,相机卻治而愈,直令人妈妈声。心有不甘,数日后与朋友专程去西安,这次一切順利,摄得有关资料,创作了这件作品。玻璃幕墙下的商铺原是「 柯达相纸」 ,想到数码时代相纸命难长久,便改为「 麦当劳」 。
半年后作品在西安展出,我去参加开幕式,车过钟楼,发现那间商铺真的换成了「 麦当劳」。
《峡江行云》68x360cm 2016年 水墨设色纸本
一九九七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个展,展品《三峡行云流水图》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后并刊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一一中国美术馆藏品选》。
二十年后再写此稿更以浓墨强调山石铁打钢铸的厚重,同时扩大了留白的面积,将「空即是色」的理念推到极致。黑白两道各掠一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成, 收笔凝视,不由得感叹人生如浮云
作品欣赏
《清水居》 37x180cm 2019
《秋水》38x200cm 2019
《东湖三月》 33.5x180cm 2019 水墨设色纸
《尼加拉瓜瀑布》 90x98cmx3 2016年
《高坡》108x69cmx3 2015年
《黃石公园》 68x100cmx3 2015
《天山春水》 80X98cmX3
《石敢当·泰山写生》 270X69cm 2014年
《少女峰》65x95cm x3 2019年 水墨纸本
《少女峰二》180x60cmx3 2019
《貴州瀑布之龙宫》 204x68cm 2016 水墨设色纸本
《银链坠瀑布》128x90cmx3 2016年
《莽崑崙》146x180cm 2009年
《澄怀》190 x180cm 2017年
《湖中的马特洪峰》 180x60cmx 3 2018年 水墨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