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奸臣?——解析中国传统怪异史学观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述亡国诗》

对于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的整体研究方法,我是不敢胡乱评论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学者,所以不能妄下定论。但是对于其细微末节之处,我还是有所感触的。西方的研究历史的切入点多在研究时代变化的特点,和社会变化的原因。所以西方历史大多具有时代感。但是中国史学的研究方法却与之相反,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中国的史学逐渐变为帝王将相之学,而尤其热衷于研究人物,很少研究社会和形势。(我所说的中国史学界,是特指几千年帝王专制的社会特征,到满清灭亡中华民国建立为止)所以几千年来的史学界,都绕不出一个怪圈。而这个怪圈最后发展成为了两个绕不出去的怪圈。就是“美色误国”和“奸臣乱国”的这两个荒谬的史学观点。(注意,这不是街头巷尾的长舌妇的议论,有时甚至可以从正史上看到的结论。)这实际上不过是帝王将相的遮羞布罢了,不过这些史学观念还是骗了许多人。那么从民间流言到史家所载,在到一部分人所接受。这其中经历了什么?这一步一步的历程。值得思考。



美色导致亡国?

关于美色能导致亡国。其实史学家和士大夫的,内心是不认同的。但是,他们内心的欲望,不能直接的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是正人君子啊),所以他们逐渐发明了一个评价女子的评判体系。但是要说美色能导致亡国这个理论,最早的时候其实他们还没概括出来。其实,这最早这是民间的一个观点。到了史学家这里,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最终这个理论被史学家注意到,最终写入史书。而这个理论恰恰体现了,史学家和专制帝王的厚颜无耻。所以,在所有的史学著作中,凡是提起美女亡国这个理论。往往都有这几个套路,本来这个国王(或者皇帝或者大臣)很贤明(或者事业处于上升阶段,或者身体很好吃嘛嘛香。)。然后,得到了个美女(无论是什么途径得到的),之后便走了下坡路(国家灭亡,官职被免,无故死亡,或者身体被掏空从而暴亡)。凡是发生这种情况以后,所有的罪恶(或者一部分罪恶)就全归于这个女子了。对于这样奇异的怪论,其实有的士大夫就已经提出了批评(比如王安石对于,西施使得吴国灭亡就提出异议)。但是之所以有这种思潮的存在,是有着深刻原因的。他的根源就在于封建皇权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的代表下,不管前代的帝王怎么样(除非是被人黑的体无完肤的帝王,或者为了本朝统治而,刻意丑化的某些前朝帝王。),史书的基本设定是他们基本是圣明的,那么如果他们是圣明的,那么他们的国家是怎么灭亡的呢?这就需要找一系列的替罪羊,美女导致亡国是一个替罪羊。另一个替罪羊,就是奸臣误国。


奸臣误国?

与奸臣误国所相对的是贤人兴国,或者说忠臣辅国。对于这个观点的谬误,在春秋时期的法家早就予以揭穿。在法家集大成著作《韩非子》中就有科学的论述,这本书说所提出的观点就是,国家不需要贤人和忠臣,也不害怕奸臣。那么,国家靠什么得以长治久安?第一是靠君主把握住自己的赏罚的权利,按照实际情况予以裁决。不听亲近的人的谎言,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君主自己利益,和国家发展的决定。第二君主要依靠法制(律令)。要亲自作则遵守法制。第三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使得社会按照这个制度运作。这样国家就成了一个不断运作的轴心。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都统一在这个轴心里,谁也不能祸乱国家,只有尽自己的本分罢了。那么这里理论的缺陷在哪里?在于中国的社会构成。因为中国的社会构成不像英国,所以英国有国王也得遵守法律的传统,而中国没有制约皇帝遵守法律的制约力量。所以就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皇帝的肆意妄为。遇到昏庸残暴的皇帝,国家必然会灭亡。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当代的文人,还是以后的史官,在给这个皇帝掩饰的时候,必然就要把大臣抓来做替罪羊。这就是奸臣论产生的土壤。神奇的是,这个理论的生命力极其强大,他不仅传到了日本,还在二战后成功的帮日本的裕仁天皇洗白(天皇是热爱和平的,战争是奸臣胁迫天皇发动的,所以处死奸臣好了,皇上是无罪的。)。所以,这难道是奸臣在误国吗?这明明是封建帝王在败家啊。


所幸,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里,“美色误国”和“奸臣误国”这两个荒谬理论,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但是,完全抛弃这个理论。还是要看,未来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时代。这就取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整体特征。只有创造一种科学思维,开启一个新时代,才能彻底摆脱这个魔咒。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女?奸臣?——解析中国传统怪异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