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用对方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相信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这样才会有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和优越感,才能真正的像人一样活着。

大道理,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磨砺,但凡智商正常者,都会略知一二,所以我们也才会有道德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大道理的人很多,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往往漏洞百出,知易行难,一点也没错。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个彼此互相联系的世界,所以必须考虑到其他人的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也不过是古人虚构出来得幻想罢了。无论是生活,学习,亦或是工作,免不了会与其他人产生摩擦,这时候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素养,所谓的对事不对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尤为重要。

从呱呱坠地到现在的长大成人,批评和表扬贯穿整个成长历程。小时候打破一个碗,会被骂;考试成绩不好,也会被骂;反正只要是这个年龄不该犯的错犯了,总免不了一顿胖揍或是批评。当然了,干了超出所在年龄能干的事,也会受到表扬和赞赏。批评和表扬,表面上看,它们的关系只是一对反义词。如果深入挖掘,你会发现,从天平的角度来看,批评总是比表扬重一些,受到表扬了,心里多半是美滋滋的,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慢慢的褪去,因为仔细想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受到批评,那些伤人的语言,会像扎进篱笆里的钉子,即使拔出来了,也依然会在篱笆上留有痕迹。言语上的伤痛就像身体上的伤痛一样,让人无法承受,批评不是不好,只是需要用对方式,而这一点恰恰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老爱拿自己认为对的观点来要求别人,一旦他人做不到了,违反了自己的意愿,就会想方设法的进行批评指正,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本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明明知道某种做法是不对的,还是不肯改正?我们都会说是面子问题,中国人特要面子,即使死磕,也不能让自己的脸上挂不住。但我更趋向于,大众对于失败者的态度逼得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一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很大程度上会惹来一阵嘲笑与批评,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自己是个失败者了。而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成功人士才有发言权,失败人士没有资格。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过多的表扬和批评,都会对一个学生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做老师的肯定深有体会。回想自己学生时代遇到的老师,对于自己做题时犯的错误,多半是采取挑刺的态度,什么粗心啊,没有认真审题这些听了老掉牙的东西。很少有老师会心平气和的帮你认真分析,指出做题习惯不规范,知识点掌握不牢靠这些比较实质性的问题。也难怪很多时候自己做错过的题还会一错再错。

我们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完美的,是无懈可击,不可挑剔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需要有人指出我们自身存在的毛病,并且我们也要虚心接受。接收方和发送方要达到完好的对接,有一个前提条件:彼此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批评,用对的方式——三明治批评法,让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评——用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