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张图片

什么食物能让人幸福,那一定会有糖。

那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也能感受到幸福。

那一定是鲜花、巧克力、钻戒了。

今天我们不讲美女与野兽,也不讲鲜花与钻戒。

今天我们要“说道说道”巧克力的历史。

巧克力(英语:chocolate,粤港澳称为朱古力)来自中南美洲巧克力的鼻祖是“xocolatl”,是像声词,意为超可力的意思,是以可可做为主料的一种混合型食品。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线18度以内狭长地带。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张图片

众神的食物

巧克力为国人所知,其实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虽然有零星传入,但巧克力真正走进国人的视野还要追溯到二战的太平洋战争时期,伴随着美国援助物资和美国大兵的大量进入,巧克力这一美军的标配才逐渐为国人所知晓。

其实,巧克力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美洲,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地,早期的奥尔梅克文明里就有“可可”这一单词。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3张图片

后来的玛雅人将可可豆烘干碾碎,加水和辣椒等,混合成一种暗黑的饮料“Chocolatl”,我们现在说的“巧克力”正是来源于这一发音。

其后的阿兹特克人十分钟爱这种饮料,在祭祀等重大场合中才会饮用。因此林耐给可可豆命名为Theobroma cacao,Theobroma源自于希腊语,意为“众神的食物”。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4张图片

走出美洲

伴随着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许多美洲的新奇玩意开始被欧洲人所了解,第一个发现巧克力的欧洲人据信是哥伦布。

1502年,他从“新世界”归来后,将一批奇妙的珍宝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其中就包括可可豆。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5张图片

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直到另一位西班牙船长埃尔南·科尔特斯将可可豆和巧克力饮料的秘方带到欧洲。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6张图片

又苦又辣的Chocolatl自然很难获得欧洲人青睐,但是天才的西班牙人去掉辣椒,加入蜜糖和其它香料,一种在未来影响深远的饮料就此横空出世。

西班牙人的天才不仅在食品上,商业头脑才是其根本,为了商业利益,他们小心地保守了这一秘密达上百年之久。

17世纪,两位西班牙公主先后嫁给法国国王,在这两位王后的推动下,饮用巧克力成了贵族时尚,风靡欧洲。

从饮料走向食品

巧克力饮料虽然时髦,但并未在大众中普及,原因不仅是价格高,而且不方便。

由于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将可可树引种到非洲和南亚大量种植,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不断地改良着巧克力饮料。

荷兰人Coenraad Johannes van Houten率先开发出了将可可浆中的可可脂压出的方法,并于1828年申请了专利,打开了巧克力固体化的大门。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7张图片

1819年,Francois Louis Cailler在莱蒙湖畔开设全瑞士首家巧克力厂,生产出历史上第一块巧克力砖。1929年,Cailler巧克力被雀巢兼并,但品牌一直保留了下来。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8张图片

1847年,英国的Francis Fry和Joseph Fry兄弟在可可浆中添加额外的可可脂,再加入糖和香料,制成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即现代巧克力的原型。现今巧克力的制作基本都沿用这种组成。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9张图片

迈向新高度

尽管固体巧克力已经出现,但是口味仍然不是很理想。

作为饮品时,巧克力加牛奶非常容易,但是固体巧克力加入牛奶时,不仅混合困难,也无法成型。

Cailler先生的女婿,Daniel Peter尝试过多次,仍然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正好他的邻居Henri Nestle(没错,就是雀巢公司的创始人)正在开发一种婴儿食品,用到了牛奶的浓缩品炼乳。受此启发,他将炼乳加入巧克力中,于1875创制出牛奶巧克力。

由于其均衡的口感,牛奶巧克力成为了今天消费量最大的巧克力品种。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0张图片

1879年,巧克力制作的另一个重要技术——精炼被发明了出来。

瑞士人Rodolphe Lindt致力于改进巧克力的品质,废寝忘食地钻研方法。

据说有个周末,身心疲惫的Lindt在回家时,忘了关巧克力磨机的电源,周一上班时,他发现多转了几天的巧克力变得非常细腻香滑。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1张图片

研究发现,在这个研磨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包括我们熟知的美拉德反应(糖酯化反应)。现在,精炼已经是巧克力生产的标准工序之一。

后来,Lindt的设备和工艺被收购,并以Lindt命名,成为高端巧克力的代表之一,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瑞士莲。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2张图片

进入二十世纪,各种夹心巧克力被发明了出来,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巧克力家族。

一战和二战期间,巧克力作为军需品配给各国大兵,仅二战时美军就配给了3亿块巧克力。巧克力迅速成为了平民化的食品,风靡世界。

当然,军品巧克力的口感往往比民品差,二战时美军的D级口粮就被美国大兵吐槽为“狗食”。原因十分搞笑,既不是为了省钱,也不是厂家偷工减料,而是军方为了减少士兵偷吃,刻意要求厂家这么做。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3张图片

目前,全球人均年消费巧克力约1kg,中国才0.1kg,只有全球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差距不小啊。

可以猜一猜,人均年消费巧克力最高的国家是?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4张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答对了,最高的是瑞士,约9kg,是中国的九十倍。

更为尴尬的是,如今我国的巧克力市场完全成了国外品牌的天下,高端市场自不必说,中端市场上德芙、费列罗、好时等长期占据着销量排行榜前列。

放眼国内品牌,勉强跻身中档的金帝已经在去年停产,稍有名气的徐福记、金丝猴等也大多被外商合资。剩下的本土品牌,主要靠着代可可脂巧克力在低端市场苦苦支撑。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可可豆

巧克力的主原料是可可豆,它是梧桐科常绿乔木可可树的种子。

可可果实形状像甜瓜,重量在250克至500克之间。

打开可可果,里面一般有20—50枚约2厘米长的可可豆。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5张图片

和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是,这些可可豆是白色的,也没什么香味,外面还有白色的胶质。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6张图片

然而经过3—9天的充分发酵,可可豆就变成了深棕色,并开始散发我们熟悉的巧克力香。经过清洗和晾晒后,可可豆就可以包装运输了。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7张图片

就像高级茶叶会标明茶树的品种,高档的巧克力也会标明可可豆的品种。

前期工序

包装好的可可豆被运往世界各地的加工厂。

在加工厂里,可可豆经过分选、烘焙后,在粉碎的同时被去掉外皮。

随后,碎可可豆被放入巨大的磨机,研磨产生的温度使得富含油脂的可可豆变成了糊状,我们称之为可可浆,可可浆冷却后就是可可块。

压 榨

可可块含有约52%的可可脂,放入压榨机后,分离出可可脂,剩余的残渣就是可可粉,通常仍有10-20%的可可脂。

巧克力是可可浆中加入了额外的可可脂,可可粉其实是过剩的。多出来的可可粉,除了一部分做成代可可脂巧克力外,大多进入食品工业,成为各种糕点和饮品的原料。

成 型

将可可块、可可脂、糖,香料、奶制品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机器精炼。各家精炼的程序不同,也造成了巧克力风味和品质的差异。精炼好的巧克力被放入调温机,经过调温后,就可以成型包装了。

巧克力与爱情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8张图片

为什么提及爱情,就会想到巧克力呢?这要从巧克力中含有可可和苯乙胺说起。

第一,可可中含有的可可碱是一种健康的反镇静成分,能提升精神、增强兴奋。

第二,苯乙胺,能够提升细胞外液中的多巴胺水平,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19张图片

十六世纪,在路易十三和西班牙公主Anned'Autriche的婚礼上,Anne从西班牙带来了可可豆,作为订婚礼物献给路易十三。自此开启了可可豆在法国的发展道路,首次赋予巧克力爱情的意义!

如今,巧克力已成为爱情的代名词。恋人之间为了表达爱意,也就会相互赠送巧克力啦。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0张图片

巧克力也是有分类标准的,巧克力分为工业巧克力和精制巧克力。而世界上超过9成的巧克力消费者,平时吃的都不是精制巧克力。那我们是怎么分类他们的呢。

关于巧克力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巧克力的生熟与否、含糖量占百分比、是否有机、是否是素食巧克力……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但今天我们从形态来分类。

巧克力块/棒

巧克力bar是最常见的巧克力形态,我们经常吃的德芙就是其中之一,往往巧克力块/bar拥有精美的外观,亦或是携带起来很方便的小型甜食助手。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1张图片

它们往往体积不是很大,成方形、圆形或者是圆柱形,总之几句话概括就是,小、精、方便。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2张图片

市面上确实针对这种巧利力做了很大功夫,从外观到内在的口味。

液态巧克力Ganache

Ganache是一个法语单词,原意是“纯可可和纯动物奶油的混合物”。Water Ganache可以简单理解成液态的巧克力,但因为过于浓稠不会拿来饮用。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3张图片

Water Ganache按浓稠度可以分两种:Sauce(可可含量非常高的浓稠巧克力酱)和Spread(可可含量略低,一般浓稠度的巧克力酱)。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4张图片

Sauce一般会用在西餐里来做甜品;而Spread则更适合日常早餐涂抹吐司,或者作为夹料酱来使用。

碎屑巧克力Shard

Shard即碎片形态的巧克力,大多用于甜品制作的外观装饰上,因为它比较薄所以入口即化。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5张图片

因为它的特殊性质,所以很容易体会到不同产品的味道,所有有更多的巧克力爱好者选择用它来进行品种鉴定。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6张图片

榛果威化巧克力Rocher

如今,Rocher已经成为了一种许多巧克力工厂都在做的巧克力形态。也许说Ferrero先生你不知道是谁,那提到费列罗你一定就不陌生了。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7张图片

其实制作Rocher并不难:用薄脆的酥面壳包裹一整颗烤坚果(比如榛子)和坚果酱,再在可可含量30%左右的牛奶巧克力滚一圈,最后表面撒一层坚果碎,一颗Rocher就完成了。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

果仁巧克力Pralines

Pralines最早在法语里意思其实是“糖块”。所以现如今大家很多称之为夹心巧克力。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8张图片

可可饮料Drinking Chocolate

就想历史上说的,最早发现的巧克力应该是饮品,可见这个热巧克力才是历史最悠久的鼻祖。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29张图片

做hot chocolate很简单:是需在杯子里刨一些牛奶巧克力,到入巧克力粉和少许糖,用热牛奶搅拌融化至均匀就可以了。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30张图片

其实虽然巧克力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古人们想想品尝到它还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吃的任何东西都很方便快捷。

【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_第3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货涨姿势】不知道TA的历史你怎么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