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

​​

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_第1张图片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是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是对近代科学进步最有贡献的人之一,并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四大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通用电气公司的创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是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_第2张图片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时至今日,他的众多发明仍为世人所赞叹,而他不畏失败、奋斗向前的人生精神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实验发明,从另一种层面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人生奋斗指南。

苦乐童年,在好奇与追问中迅速成长

1847年2月,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米兰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经营屋瓦生意,母亲曾做教师。在他七岁时,因父亲生意亏本,全家搬去密歇根周休伦北郊定居。长途跋涉与陌生的环境让小爱迪生难以适应,定居不久后便患上猩红热。因为这场疾病,爱迪生8岁才得以进入学校读书。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并不满足于老师刻板的授课。他的头脑中常常被“1+1为什么等于2”、“风到底是从哪儿产生的”等诸如此类问题困扰着。开学不到三个月,在爱迪生锲而不舍的追问下,老师最终以“低能儿”的评定将其逐出校园。

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_第3张图片

虽然没能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始终有一个人相信、理解、支持爱迪生,那就是他的母亲南希。这位有教师职业背景的母亲,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对自己孩子的细心观察,认为爱迪生并不是老师口中的“低能儿”。相反,爱迪生的聪颖、专注、热爱追问,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才华。南希不再寄希望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开始亲自指导教授爱迪生。她为了满足爱迪生好奇与追问的天性,常常带爱迪生做各种科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在一次又一次有趣的实验中,科学的种子在爱迪生的心中渐渐扎根发芽。


为了购买各类实验设备与药品,12岁的爱迪生找到了一份在火车上售报的工作,整日辗转于休伦港和底特律间。他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令人遗憾的是,意外却先于实验成果而来。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列车车身的倾斜使盛有黄磷的容器从架子上掉落,黄磷遇空气燃烧,将整个实验室变为一片火海。列车员史蒂芬森毫不留情地将爱迪生赶下了列车。

追逐梦想,在瓶颈与机遇中辗转而上

1862年,爱迪生冒着生命危险在火车轨道上救出了一个遇险的男孩,男孩的父亲麦肯齐感激爱迪生的义举,便将爱迪生一直以来渴求的电报技术教授给他。从此,电力的火花让爱迪生与那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联结起更深的关系,他也由此真正踏上了科学探索的征途。

1863年,经麦肯齐的介绍,爱迪生开始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但没多久就被解雇了。从1864年至1867年间,爱迪生辗转于韦恩堡、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休伦等地,过着近乎流浪一般的生活,没有保障。在这期间,爱迪生换了十多个工作,时而被免职,时而主动辞职。

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_第4张图片

虽处在生活的瓶颈期,但他并没有被冰冷的现实浇灭科学的热情和实验发明的梦想。机遇不久后便降临到这个年轻人身上。1869年6月,爱迪生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在办公室等待面试的过程中,这里的一台电报机坏了,而爱迪生恰好是办公室所有人中唯一能将电报机修好的人。凭借一技之长,他迅速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并受到重用,成为了总电报技师。安定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为爱迪生的研究发明计划提供了良好条件,很快,爱迪生与波普成立了他人生中第一家公司“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位于华尔街的一家大公司给出四万美元的价格用于购买专利权,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带着巨大的财富与成功的喜悦,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沃德街建立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器机械。从1872年到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并协助他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光明之战,在失败和成功之间自我较量

1876年初,爱迪生一家迁至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在这里,他建造了一所实验室,加快了实验与发明的步伐。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最先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将其投入实际使用。在改良电话的同时,爱迪生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大受启发,因此发明出留声机。电话的改进与留声机的发明,成为拓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推动了人类传播演进过程。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了奠定他一生重要的试验——电灯的改进。与人们通常的认识相反,电灯的发明者并不是爱迪生。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然而最初的电灯灯光刺眼、寿命不长,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爱迪生希望为这一伟大发明带来突破性进展,他立志做出一种实用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_第5张图片

爱迪生开始思考用何种物质当做灯丝的材料。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一次次的失败让爱迪生前前后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一位真正的发明家心中却转化成一块又一块的里程碑,因为爱迪生深知,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意味着领导全人类走进光明的那一天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爱迪生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后,灯泡柔和的光辉,点亮了整个实验室。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便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而爱迪生并未止步于此,他仍然前行在寻找寿命更长的灯丝的路上。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直至几十年后,钨丝取代竹丝成为新型灯丝。


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为了纪念爱迪生,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一分钟。一分钟里,回到煤油灯时代的各大都市在黑暗与静默中怀念着这位将光明散播各处的伟大发明家。最后 LEAD立德人物君想说,纵观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生,尽管成就如星般闪烁,我们依然能捕捉到他如一个普通人一样经历一次次失意、失败。而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爱迪生从未被环境所影响,修炼硬本领,坚定自我,不视失败为黑暗的地狱,而将失败看做黎明的曙光。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LEAD 立德人物|发明之王爱迪生,用实验的理想点亮世界的光)